装备制造业相关文献综述

点赞:3099 浏览:82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基于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对近年来国内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竞争力,评述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38-02

0 引言

装备制造业作为里昂惕夫的产业关联理论的典型代表,与其他产业在技术和经济上存在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其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对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对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本文拟在对装备制造业概念和分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和竞争力评价两个角度对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1.装备制造业概念及分类的界定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明确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是中国独有,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及相关的零部件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


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标准,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国内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中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即:8分类法、7分类法和6分类法.8分类法将中国装备制造业划分为: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武器装备制造业,7分类法不包括前述8类中的武器装备制造业,6分类法不包括前述8类中的金属制品业和武器装备制造业.

2.中国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研究

2.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目前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资金、政府作用等.

(1)创新能力.

对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原始创新等,但以技术创新的研究最多、成果最为丰富.

张米尔、江诗松(2004)分别从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支持条件,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效互动推动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的制约已经达成共识,如丁耀民(2008)认为中国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的根本问题是技术创新,商潇丹(2007)认为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创新投入水平、创新产出实现效益水平和创新环境.夏美霞(2004)根据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强调了标准化、信息化和技术中心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杨华峰、申斌(2007)在研究中归纳出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的定义,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产业集群.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是从集群重要性、集群程度、集群方式进行分析,近些年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产业网络层”、“集群耦合”等新的研究视角.

装备制造业自身门类多、技术构成复杂、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企业间开展紧密的配套协作,这就决定了产业集聚程度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张米尔、江诗松2004).张威(2002)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张青山、徐伟(2004)则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形成具有高、新、强等特征的企业集群方式.李凯、李世杰(2004)在研究中构建起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并试图探究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链接的深层次原因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的特点,他们还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

(3)产业结构.

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从宏观的行业结构和微观的企业结构两个层面展开.刘平(2004)认为,能否发挥带动效应强和增长潜力大的行业的带动作用,以及能否建立适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企业结构是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宏观的行业结构和微观的企业结构两个层面中,后者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建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潘智勇、朱怀意2004).

(4)资金.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对资金有着很大的需求.对装备制造业资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方向两个角度.就资金来源问题而言,吸引和利用外资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张威2002),刘勇、雷平(2010)通过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利用外资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发现利用外资的正面效果更为明显,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资金的运用方向上,徐建平、夏国平(2008)通过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认为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水平等指标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

(5)政府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干预作用的争议主要存在于政府作用对不同环节的影响.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企业经营活动层面,减少政府干预有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而在宏观层面,政府运用合理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则更有助于竞争力的提升(程竹生2004).对政府采购的探讨是对政府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政府消费作为社会最终消费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其数额巨大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而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史丹2001).

2.2 评述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对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产业集群、资金和政府作用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深度,不少学者也开始将一些新的因素如标准化程度、信息化水平、与怎么写作业融合程度等引入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使研究思路不断得到拓展.但也明显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不同因素制约作用的主次关系尚未形成定论,但研究中普遍对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产业集群这三个认可程度较高的制约因素给予了很大倾斜,而对资金、政府作用等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研究成果的缺乏.第二,目前对各个制约因素的研究常常是独立展开的,对不同制约因素的深度结合研究相对缺乏,从而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全面性.

3.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3.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借鉴了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思想,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角度系统地揭示了装备制造业自身实力和发展前景.如程竹生(2004)在研究中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具有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的发展中大国的事实.耿立民(2006)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没有摆脱技术引进型模仿创新的模式、企业发展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四个方面.叶猛、罗晓光(2002)则对加入WTO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装备制造业相关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方式主要采用指标评价法,包括简单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

简单指标法如崔万田(2005)分别使用工业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劳动效率指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进行了比较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反应某一方面的竞争力,但缺乏全面性.综合指标法则克服了单一指标法片面性的缺陷,主要包括主成份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算术平均数法.曾昭宁等(2008)采用19项主要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全国30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孙伟(2003)选取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作为指标值,对中国29个省区的装备制造业进行了聚类分析.李相银、韩建安(2004)选取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等四个指标,运用算术平均数法求出装备制造业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数值进行了比较.

3.2 评述

定性研究解决了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以及数量分析方法的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定量研究则弥补了定性研究分析宽泛化和可操作性差的缺陷.但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定性研究的结论相对笼统,而定量研究在指标选择上仍然存在争议,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研究模型.

4.总结性评述及建议

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和竞争力评价两个角度对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从中可以看出,关于装备制造业制约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等因素的研究上已经具备一定深度,但在研究侧重点的差别性与均衡性上还有待进一步协调.在竞争力评价上,定性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体的研究成果显得十分全面,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也分别面临深度有限和难以规范统一的问题.

在装备制造业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定义装备制造业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个因素之间是否有主次之分,不同制约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怎样进一步完善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如何合理地选取评价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指标不同定量分析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相悖或重合怎样综合不同的评价方法的构建最优评价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