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波动规律文献综述

点赞:21150 浏览:944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对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和波动规律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学术界对定价机制的研究主要分新古典主义路线和新制度经济学及国际政治经济学三个流派;对大宗商品波动规律的研究主要从长期趋势、短期波动特点、变动影响因素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大宗商品;定价机制;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写卖的物质商品.

一、对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研究综述

对于大宗商品及矿产资源的定价机制的研究,国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大致遵循两种路线:新古典主义路线和新制度经济学路线.

新古典主义路线以Carlton(1979)学者的多元理论为代表.它的检测设前提是市场主体具有完全理性且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主要探讨市场主体对于不同定价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定价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寡头竞争理论、各种战略行为的博弃模型(如伯川德竞争、古诺竞争、契约合谋)与主导型厂商模型.高丽敏(2009)运用博弃论的理论根据铁矿石市场双边垄断的结构特征,分析出口商之间、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商之间的双方三种博弃的过程,认为铁矿石定价机制是各方博弃的结果;姜南、霍佳震(2008)使用进化博弈论探讨中国钢企与铁矿石三巨头之间的谈判,有利于中国钢企的均衡点方能达成,而这个均衡点的值受到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中国对三巨头的依赖程度的影响.李艺、汪寿阳(2007)提出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并从铁矿石市场结构分析了国际铁矿石的供应和需求结构,通过对供需形式的分析得出供给和需求方的议价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路线则以Coase(1937)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契约理论为基础.该学派认为经济世界中的行为主体为将交易成本最小化而结成各种各样的契约安排(或治理结构)组成形式各异的经济组织.包括最早Nash(1950)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以及Muthoo(1995)提出的重复讨价还价模型、Fudenbergand Tirole(1983)的完全信息序讨价还价模型等.国内学者董方军(2010)在融合契约理论与多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国际铁矿石市场契约安排频谱的概念,构建了铁矿石市场主体通过选择契约安排实现市场整体均衡的机制模型.内部转移定价理论则由Ronenand McKinney(1970)等则讨论了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后的定价规则.

另外,还有学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如在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研究上,张建新(2006)将美国霸权与国际石油机制结合起来,论证了二战后美国霸权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对李纪建、管清友(2007)分析了石油的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属性,认为石油涨跌都是在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下实现的,以利益分配为基准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欧阳旭、舒先林(2010)通过探讨石油贸易中各国在计价货币上的政治经济博弈,认识到石油定价领域的金融属性与政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对大宗商品变化特征及规律的研究综述

在对长期趋势的研究上Paul Cashin(2002)对1862-1999年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国际大宗商品实际在长期有下降趋势,而且波动性越来越强.Eduardo Borensztein(1994)从供需角度对1970-1990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技术革新导致了大宗商品供给的增加,加之前苏联地区国家需求的减少,最终结果是大宗商品实际的下降.Paul Cashin, Hong Liang,C. John McDermott对1957-1998年初级商品进行研究,认为供给和需求冲击影响是长期的,短期调整政策无法起作用.杜丽永(2011)认为各类初级产品波动的长期周期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并且在波动中起主导作用,从而意味着任何致力于平滑波动的政策将具有很强的时滞性.Morrison(1984)认为1957-1982年的非能源大宗商品波动与世界经济总量的变化、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进口国的替代产品的变化以及供给的变化正相关,与进口国对美元的汇率的变化和世界利率水平变化速度负相关.

在对短期波动的研究上,主要是对期货市场的研究.短期波动反映了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现货市场的非均衡调整,来自产业需求者和农业加工者的风险以及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稳定的出口收入.研究短期波动的必要方面就是检验短期波动是否为随机游走.例如Barkoulas et al.(1999)证明了序列能有非线性的方式产生.通常来说,关于商品形成的主要关注集中在评估市场效率和提高预测上,大量研究是针对数据样本本身的.

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一是认为是研究宏观经济指标及货币政策与有关联性.王华俊、代英、赵然(2010)认为有色金属趋势与GDP高度相关.王云(2011)通过对五种大宗商品和中国工业总产值、美国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分别进行MS-VAR建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大宗商品与中美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次贷危机是对大宗商品和中美因素发生状态转移的主要诱因;中国工业总产值对大宗商品的上涨有推动作用,在次贷危机后,其推动作用增强;美国的货币政策因素是在次贷危机后对大宗商品的上涨的重要因素;次贷危机对铜和原油的状态转移的影响先于总指数、黄金和大豆.Dombusch(1985)发现用工业化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和美元汇率这两个需求方面的因素能很好地解释大宗商品的波动.巴曙松(2011)对经济危机以来大宗商品波动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农产品能源属性在增强,能源及工业品的金融属性是否增强有待考察.

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波动规律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另外一种从供需角度研究,认为决定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孙大利(2010)认为供求关系的变化时石油波动的内在原因,产能控制和投资生产的滞后性是波动的外在原因.陈玉财(2011)认为国际大宗商品波动主要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金融和联动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大幅波动对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的冲击不断扩大.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和间接渠道.秦源、茆健(2012)选择从供给、需求和资源稀缺等方面,分析不同大宗商品涨跌幅度的差异.研究发现产出弹性和需入弹性两者之间正相关,而均和涨跌幅度负相关;储采比是决定大宗商品产出弹性和涨跌幅度的重要因素,储采比较高将抑制商品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