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与《声声慢》的比较教学

点赞:31299 浏览:1441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了配有歌曲的《一剪梅》和《声声慢》,借鉴大学比较教学的方法,尝试在高中阶段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中的固定意象.

比较教学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固定意象一、概述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

明白词的概念,理解词中蕴含的诗意,体会词可唱的魅力;借鉴比较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总结固定意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中感情和婉约的词风,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形象,教师讲授、学生歌唱、诵读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了解作品有关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借意象比较两“愁”差别,知人论世.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初中时对词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有诵读的诗词的经历,对婉约的词风有所接触.

四、设计策略

设计理念:借鉴大学比较教学的方法,尝试在高中阶段进行比较教学.

设计方式:以歌曲入手,提高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中学语文资源网、百度图片、鉴赏辞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师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日的清冷衰败常常在诗人心上写下大大的“愁”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的秋愁,看看两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

PPT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动画展示)秋+心等于愁

(借动画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师回顾有关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词的概念,分清小令、中调、慢词的区别).

PPT2: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每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主要区别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其中,慢词多为长调.“慢词”,就是指文字的篇幅体长的一类词,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教师播放《月满西楼》mp3,学生跟读、歌唱.

PPT3:《一剪梅》原词.

PPT4、5:《一剪梅》赏析.

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写粉红荷花凋谢、精美竹席浸凉的秋天,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词人轻解绫罗裙,独自划船游玩.“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她站立楼头,思夫之情更深.盼望音讯仰头叹望,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伫立凝视,月满西楼而不觉.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花自飘零”,青春象花空自凋残;“水自流”,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夫妇心心相印、相思却又不能相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情笼心头,蹙着的愁眉才舒展,而思绪涌上心头,内心的愁苦挥之不去.

《一剪梅》与《声声慢》的比较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语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教师总结:“花”指青春;“花谢”指青春易逝,容颜的衰老;“水”指自然永恒,年华如水流逝;“闲愁”指相思.

PPT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节行》

教师比较两句:此句是词人对范词的化用.名句也是模仿出来的.

教师总结:闲愁是心中就泛起的相思之愁.

PPT7:《声声慢》学生诵读,播放录音.

PPT8、9、10:《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如有所失,仿佛要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寂寞.“冷冷清清”寻觅无果,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感到凄惨忧戚.定下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乍暖”,晓寒犹重,秋风砭骨,借酒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故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里虚写作者的乡愁.自家庭院园中开满菊花,秋意正浓.“满地黄花堆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无心看花,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赏.人不摘花,花自萎.及花已损,已不堪摘.这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守著窗儿”,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更甚.天似有意不黑使人尤为难过.笔直情切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收,可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提问:这愁有什么不同?愁更浓了更重了为什么?(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总结:词暗示了词人经历.

PPT11:词人生平(知人论世).

教师启发:《声声慢》有那些物象,各有怎么样的感彩?

(板书.)

花――菊花――憔悴之菊――人的憔悴――年华的衰老――孤独――家愁

雁――音信――游子家园的见证者――乡愁(雁可北归、词人不可――国愁)

梧桐――愁怨象征

愁――家愁+乡愁+国愁

PPT1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教师总结:这句是词人对温词的化用.名句是模仿出来的.

提问:两词的相似之处?感情差异?(学生分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换意见.)

教师总结:花――惜花伤春――感慨年华的流逝、功业未建;流水――永不停息,反衬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雁――音信――漂泊的乡愁;梧桐―雨打梧桐愁上愁.

比较两词,相同物象涵盖的感情是相同的.这些有着固定感情的物象,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意象的积累.词人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联.


PPT13:背诵默写两首词.

六、教学效果与反思

这一课是我为参加市级公开课而准备的,是改变教学模式的尝试,想教会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总结.运用多媒体,感悟词可唱的魅力,体会“文章憎命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且学生对先比较再总结能有模糊的感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总结诗词固定意象中所蕴含的感情,是我们以后诗词教学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