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教学培养能力

点赞:2941 浏览:8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农村学校,历来英语教学费时、耗力,效果欠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距离“轻负担,优质量,高素质”的素质教育目的,相差甚远.

笔者实践多年,皆以立足课堂教学,创新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把创新教育思想渗透到实践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英语课堂的主旋律,完善素质教育.现总结出以下四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心向全班学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必须先诱发学生学习之乐,学生有兴趣才愿学、想学.学生愿学想学,趁热打铁,请将不如激将,激发其创造热情,爱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开发学生创造学英语的潜力和顽强意志.

组织教学是重要环节,英语教师须具有高素质、高教学能力,努力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英语交流.

教英语第二册Unit 5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把书中的插图变成动画出现在公园一角,湖四周绿树环绕,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有鸭子似的游船,人们正在高兴地划船.这时,湖边的胡先生与Li Lei正边观赏美景边用英语谈论“Boating”.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英语词音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自然中,诱发学生感情共鸣,产生追求学好英语能绘声绘色交谈的.

形象直观地组织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激发他们的自觉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组织角色扮演教学,激发学生持续创造的热情

学生充当角色是学以致用的妙方,表演成功说明已学到手.为使英语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本人通过学生扮演,使他们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表述教材、活化教材,把听、说、写融为一体,使课堂更充满创造活力.

笔者设置“指道问路”的英语项目,让穿黄衣服的学生扮演问路人Banana,穿红衣服的学生扮演指路人Ap鄄ple.学生根据自我扮演的角色真实地进行对话,个人创作可充分发挥,自我思维可任意驰骋.这使课堂活力频频焕发,学生轻松愉快复习与运用学过的单词.如yellow(的)、banana(香蕉)、red(红色的)和 apple(苹果),直观反映香蕉是的、苹果是红色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牢固.

优化英语教学培养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课堂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用这种教学启发,可引发学生走上创造自学的道路,一旦走上自创之路,学生自己便多动脑、动手、动口、多发现、多探索、多实践.自我去思、说、做,就会超前,换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转变成自我追求知识的强手.


三、积极推行讨论质疑教学,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质疑是发现一切问题和创造的基础,故质疑可贵.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作为现代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自己就应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唤醒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上.笔者在倡导和培养学生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上,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笔者深深体会到,质疑是创造灵感的闪耀,发现和爱护是教师的职责.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注重“讨论式、答疑式、辩证式”,利于学生质疑问题,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青少年学生最具自我体现的特点,笔者把讨论大门敞开,学生们积极争先发言,各抒己见,思维活跃.学生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综合、归纳、感悟、提出问题,笔者都一一给予充分肯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学习的持久性和发展性不断增强.

笔者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提前给学生预习、讨论、答辩提纲,好学乐学者根据大纲要求,超前做一番努力,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这部分学生得益甚众.笔者当堂巡视梳理疑难问题,师生共解难题,引发学生拓宽思路,将讨论导向深入.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爱动脑、动口、动手的优良习惯,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创造灵感,为创造性思维延续提供保证.

四、鼓励学生探索归纳,自我总结,自我创造

求异思维能使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热情支持与维护他们的创新思维.

如进行“征求对方意见”,当笔者引导用语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Let’s...Shall we... Why not... What /How about... 可见学生掌握了“征求对方意见”的基本知识.笔者问这些用语之间的区别呢?学生马上说:“Let’s...Shall we... Why not...” 如此引导和启发,拓宽了学生知识面,锻炼出他们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总结、自我创造的能力,达到教纲的要求和目的.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