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点赞:4519 浏览:148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读、写结合就是教学中“理解”和“表达”的客观规律,也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悉心多年探讨的问题.然而,在当今教学中仍然存在读写脱节的倾向.阅读教学局限于阅读范围,而忽略相关的写作知识训练;读归读,写归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读写结合呢?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辩证地理解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心理基础是模仿,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模仿心理成为读写结合的心理理论基础.阅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阅读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到思想内容,也就是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侧重于“理解”.其次,阅读又是一个与上述产生逆向心理的过程:即从思想到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也就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从本质到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侧重于“表达”.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个过程,还要实现第二个过程.从此意义上讲阅读教学也包含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是自然形成的客观规律.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据写作学原理,学生习作得经历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一方面从教学任务而言,阅读教学重在理解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重在运用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从教学过程而言,阅读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消化理解、吸收的过程.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读写”结合的含义,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迁移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只有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读写迁移之所以能发生,其客观基础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彼此存在共同要素.然而阅读是内化吸收,写作是外化表达.但他们具有共性:(1)从共同要素论看:阅读与写作都有思想观点、思维方式、语言材料,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因素.(2)从内容上看:都具有以生活实践、思想认识与心理水平为基础.(3)从形式上看:都以语言为工具.(4)从学习的程序看:它们都是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循序渐进.阅读和写作具有共性,使读写结合成为可能.关于读写结合,丁有宽老师在1986年具体地提出读写结合对应六原则如下:

1.读学解题,写学审题与拟题

2.读学概括中心,写学表达中心

3.读学分段,写学训练安排详略

4.读学捕捉重点段,写学突出中心

5.读学品评课文,写学自改作文

6.读学观察事物,写学作前观察

读、写迁移是一种复杂的现象,迁移的效果如何,受到下列条件的限制:(1)“读”“写”的共同要素,这就是读写迁移的客观基础;(2)学生认识结构是读写过程的主客观条件.读写结合中的阅读与写作无主次之分,无轻重之别,强调“读”向“写”迁移,并不意味阅读只是简单地为,而轻视阅读,阅读还有口语的基础,而且提高阅读能力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任务,况且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的着力点在于语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所听到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作文训练的性质也只能是语言训练.读写结合在语言训练上如何着力呢?

1.在“读”“写”的基本共同要素上着力

读写的基本共同要素是什么呢?“读”要从语言入手,“写”要用语言表达,可见语言是读写的基本共同要素.词汇与句子是语言的最基础表现形式.因此,小学阶段狠抓词汇与句子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表现力丰富的句子.

2.要在读写的主要环节――语言表达上着力

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我们应当围绕“中心是怎样表达的?文章选取哪些材料?哪段为重点段?哪些词为重点?”推敲重点.重点词语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比如,《第一场雪》教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写作特点:(1)作者观察细致,抓住景物特点来写.(2)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因为本组教材的读写重点是“细致观察.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①作者观察分哪几个阶段?(雪前、雪中、雪后)②在观察“雪前”时,作者观察了哪几个时间段的情况?(前些天、昨天早晨、中午、黄昏时分)③作者观察“雪中”的情景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的?(样子、速度、声音、时间)④作者观察“雪后”又观察了哪些方面(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雪的色彩、人的活动、声音).然后总结:按时间的变化,细致观察各个时间阶段景物的变化,把同一时间阶段内景物的各个部分观察清楚.关于“抓住景物来写”: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①作者抓住什么相比较来突出天气变化的快?(前些天、阳春三月,现在凛冽寒风)②作者写落在树上、地上、飘在空中的雪都有什么不同?(雪球儿、银条、彩虹)然后,总结:可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同类景物相比较,抓住景物特点,在字里行间表达感情,运用感彩较浓的褒义词、叠音词准确描述景物特点.


(作者单位 福建省屏南棠口中心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