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中的和探究

点赞:4699 浏览:132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概念教学,历来是难点课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法则、背法则.

关 键 词 :有理数加法 教学 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绝对值、非负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化”过程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掌握运算技能的同时,感受分类思想、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化归思想和归纳方法.

根据课程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抽象能力和数学表示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观察与分析,理解加法法则,感受分类思想与归纳方法,渗透研究性学习策略,培养概括能力;(3)通过变式训练,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运算技能;(4)通过总结反思,提升学习境界.

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实现上述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呢?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某中学举行了初一年级学生象棋比赛,小王上午与小张赛了3局,下午与小李也赛了3局,如果赢l局记作+l,赢2局记作+2,等;输1局记作-l,输2局记作-2,等;平局记作O.根据这个信息,请你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2分钟,允许相互讨论)

学生1:小王上午赢了几局?下午又赢了几局?

学生2:小王这一天一共赢了几局?

问题1:能否把小王这一天比赛结果的可能情况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让学生个别学习5分钟,允许相互讨论,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书写规律,并进行个别指导)


(2)合作研讨,数学表示.

5分钟后,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参与评价.

问题2:这些数学式子有何特点?(让学生思考3分钟,允许相互讨论)

学生3:这些式子可分为3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其中有一个加数是O.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中的和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学生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学生5:一个数同O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6: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问题3: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记住这个法则?――非形式化理解.

讨论结果:(略)

(3)指导应用,以理驭算.

(4)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5)总结反思,形成新的结构.

(6)任务后延,自主研究.

我觉得这个设计体现了“数学是过程”的思想,它把学习活动组织成数学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抽象表示、观察概括、诠释应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和加法法则的本质,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之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能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设计实施后,我觉得如果把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移至课前,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效果会更好.

通过实践,我觉着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少一些“作秀”,多一些“真实”.确定引领学生到合适的地方去(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怎样将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确定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水平之间存在多大差距,凭经验形式拿出几条目标或照搬照抄课程标准(或教材目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目标确定以后,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学习方法及媒体,把引发学生情趣和增强学生达到目标的自信心作为重要任务.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背景学生是熟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过的,特别是“初始问题”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趣恬动;认知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现象到本质,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方式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结果与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意统一,这样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思维的较充分展示.

(2)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教学目标综合性决定了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师必须把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必须意识到学习是不可重复的澈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教学;应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生成;应少一些“劈头盖脸”式的提问方式――利用大量提问来控制节奏,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多一些管理性提问和复杂性提同(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3)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领”.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讲深讲透”成为追求的手段,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可以主动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针对传统做法的缺陷,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并认为活动是实现综合目标的有效支点.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将“教师主导”尽可能“让步”于“学生主体”,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如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可运用“举三反一”的思想,帮助学生归纳提升;可运用“先学后教”的策略,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时间;可营造同伴“互动”的氛围,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本质,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可实施积极的认知干预,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可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所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提炼思想观点,拓展研究问题,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我认为教学效果好与坏不在于学习方式,而在于有没有引发学生的情趣.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故态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理念,既要继承传统做法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如重视“双基”,培养学生高水平思维能力的做法,又要在认识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背景和要求做出创新,使数学教育“与时俱进”,如增强解决问豚的意识是一个新的要求,当然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要将课堂变成生活现实,模拟现实和枧像现实都可以起到重要的替代作用.总之,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知识教学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教养为肯綮”的三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