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与教育的本质

点赞:8483 浏览:33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幸福地生活.时下中国的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正道.她的情境教育讲究境,也讲究情,情与境结合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使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在学习的快乐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关 键 词:情境教育;教育的本质

作者简介:嵇红英(1982-),女,江苏吴江人,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理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1-0078-01

80多年前,丰子恺先生在他的散文《送考》中,用悲悯的眼光记录下了一群为小升初考试折磨的心理几近扭曲的孩子.他们在考前埋头背着类似“挪威的海岸线有多长”这样一些脱离生活的问题,临考前他们紧张、等待考试结果时他们焦虑、看榜时听先生嘴里说出的结果似乎是受着审判.教育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考试,就是无尽的心理的煎熬;抑或就是升学的工具,谋取荣华富贵的阶梯,文章最后说似乎考上省立学校,就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用不尽似的.

这就不免让我们想起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80年前那些学生所受的心理的折磨原封不动地照搬在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何尝不认为教育就是考试,教育就是升学的工具,就是找个好工作的阶梯.有多少人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难道这就是教育吗?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教之道暨2011年教育高峰论坛”,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时下中国的教育应回归教育的本质.他说,现在我们的教育忘记了培养健全人格这么一个最根本的目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家卡尔威特说,我们不但要拥有美好的事业和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或者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都是为了能得到人生的快乐.是的,这才是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和最终的目的——让学生获得快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但是,现实的教育离教育的本质是有距离的,分数依然是考评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唯一的重要标准,教学中更多的是关心教学的技法问题,即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少考虑学生终生的幸福与发展问题.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最近接触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她的情境教育,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教育本质的途径.

李吉林老师50年来一直工作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凭借着对儿童、对小学教育的无比热情,用十年的时间创立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情境教学模式.而后,她又将情境教学的实验从语文教学向各科、各育拓展,从一个实验班发展到整个学校各科各育联动,创建了情境教育课程,形成了她独特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显然李老师是深谙教育本质的,为着这样一个目标她闯出了一条具体可操作的情境教育之路,让学生在情境教育中获得了快乐与幸福.

1.情境教育讲究“境”.

“孩子就是种子,那种没有形象的封闭的课堂切断了儿童情感与智慧的源头,切断了与生活的联系,就像一片干涸的土地,没有诗意、没有情感的荒漠,智慧的种子无法萌芽.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儿童,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于是,李吉林老师的语文教学课堂一改当时的那种封闭状态,她毅然带孩子们走出禁锢的课堂,走近大自然.小河旁、田埂上、树丛里留下了她和学生的身影,那飘忽的春雨,夏日的雷鸣闪电,秋夜的月亮星星,还有美丽如画的山川田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连同当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生活画面、昔日的人文景观,都成为了她教学展开的最佳情境.

李老师说,她的教学常常可以进入沸腾状态.记得李老师提到的那次二年级的观察说话课,她把孩子带到野外观察桂花,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落在地上的桂花捡起来,放到李老师的手中,李老师把桂花洒在一位女同学的身上,让大家坐在草地上编织“桂花姑娘”的童话.凉风习习,时时飘来阵阵桂花的甜香,此景此情构成了最佳的创造情境,孩子们身心俱适.当一对对想象的翅膀悄然扇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编织童话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一定是体会到了想象的美妙以及创造的快乐.

2.情境教育讲究“情”.

情感是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李老师的情境教育非常重视以教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及儿童的心灵.她通过众多的课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在初读、细读、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儿童情感生成变化的脉络:即整个的课堂过程就是让儿童“入情”——“动情”——“移情”,以至在其间即时“抒情”的一个过程.她敏锐地关注教学现场,教学的动态发展,发现儿童会因好奇、因美感、因探究、因与经验相关、因情感共鸣等凡此种种都促其形成一种关注、探究而要学.情绪正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反馈,课堂情绪高涨,学习氛围感染每个人,使学生共同感受课堂互动一种乐趣.当然,学生对于知识渴求的反馈,更使老师很好地向更深的层次探索,选样一个循环过程,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气氛也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于是,在教师与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成了纽带,生成了一股看不见的、却蕴藏极大能量的“力”.

李吉林情境教育与教育的本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丰子恺先生最喜欢儿童,他觉得儿童是最“肺肝相示的人”,儿童最真性情,也最易动情.因此一旦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大增,趣味无穷.且这种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个个跃跃欲试,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在情境教育的课堂上,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是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在学习的快乐中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一点李吉林老师真真实实地做到了.所以,她当之无愧“教育家”这一称号,她是从小学里走出的真正的教育家.李老师曾经说过,情境教育是她用28年的时间趟出的一条小路.我想,情境教育必然成为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一条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