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教育目的观解读

点赞:27588 浏览:1293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李泽厚对哲学的贡献,对美学的研究,大家有目共睹,他亲身经历了中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变革期,度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迷茫期,他从小接受中国的教育,长大后自己从事教育,这些都使他对中国的教育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对教育谈论不多,但不代表他对中国教育没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观就应该确立如何使学生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他还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搞好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力实施人文教育,学校教育更是要有多方面的变革.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关 键 词 】教育目的观 实施途径 学校教育

一、李泽厚的教育目的观是什么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之心理.”

他提出把养成健康的心理作为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他还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性,而非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进而提出学校教育的重心是培养人的健康的优秀的心理本体,而不是工具本体,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学校给学生太多压力,整天评比,整天计较分数,势必误导学生去追求外在的虚荣和机械的作业,而不懂得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和高贵的心灵,那么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新世纪的目光要移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教育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于是他提出更大胆的想法: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并说明教育不应再成为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如成为培育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家,培育封建社会所需的士大夫的手段,而应当以自身即以塑造人性本身,以充分实现个体潜能和身心健康本身为目的,为目标,并由此而规范,而制约,而主宰工艺(科技).也就是说,教育不应以培育“生存技能”为目的,而应当以提高“生命质量”和培育“生存意义”为目的,至少可以说,生存技能与职业技能是第二目的,只有塑造人,塑造优秀人性本身,才是第一目的,根本目的.

教育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按照价值取向,有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之别.李泽厚的教育目的观,无疑倾向于“个体本位”.但是,他的教育目的观又不能以纯粹的个体本位还是社会本位来区分.从物和人的对比看,李泽厚倾向于人,而反对和担忧人的“物化”.在李泽厚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让每一个人都全面发展.何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每个人的潜力不一样,好比每个人的脸都不一样.个人潜在能力的发展是不容易的,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所以,教育要发现,引导,培养,让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地实现自我,这对社会来讲,也是共享.

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什么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呢?李泽厚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一是重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二是大力推行人文教育.他断言,人类历史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是外部的生产结构,而且是人类内在的心理结构,可能日渐成为未来时代的焦点.语言学是20世纪哲学的中心.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人类的生存观念由“怎么活”转向以追询“活的意义”,“为什么活”的开始.这个就是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领域了.人类的教育目的最终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生存发展,“人”本身就是一个内在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能破坏,而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内在自然的一个学科,研究它的自然性和它的“人化”,以即如何培育人.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教育心理学必定超过经济学、物理学.这是李泽厚认为实现教育目的的第一个途径.

既然是以塑造人的本性作为教育目的,那就必须对人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否则人很可能就被教育成工具、机器,甚至是杀人的武器.李泽厚对现行的中外的教育行为感到悲观,他认为以功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文教育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人文教育、人文学科无论在基本观念、“指导思想”、格局安排、教材采用、教学方法各方面都日渐沦为科技的殖民地.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现在从学校到国家,都大力发展科技,国家还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这是好的,但是,不能把这一口号当作斗争策略,只着眼于“国”,不着眼于人,只着眼国力的强盛,就会只顾技术,不顾教育.其实,真的要兴国,首先得兴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先立人而后立国.而立人的关键就是人文教育.而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也多多少少受到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重理轻文、重技术轻理论的一些现象,学校教育更是让关系学生人性发展的重要学科让位于各种要考试的科目,这是很不长远的打算.如现在深圳的中小学里不正常开设德育课,所谓德育就指望班主任在班会上,在平时教学的边角时间里渗透点,渗透多了,还说你是不务正业,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德育课,也是不全面的人性教育,而是所谓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理论的灌输,而不涉及身心健康(同情心,怜悯心)和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真,善,美)的教育,这都是跛脚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怎么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现如今的学生普遍人文素养较低,功利主义浓厚,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表现出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事实举不胜举.这样的人,将来成人了,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会产生不良影响.

李泽厚教育目的观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学校教育应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1.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李泽厚说:教育的关键是怎样让儿童心理正常发展.心理发展、人格健全最重要,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是最残忍的教学,它只能摧残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老师不要让学生去记些没有意义的知识,要教育学生,在接受具体知识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以创新为目标,而不应把任何东西都当知识来记,这样记的结果,只能使思维迟钝.


2.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在前面已经讲了这两种学问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应该重视这两种学问,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平台研究这方面的教育问题,教师需要在这些方面有目的的去钻研,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塑造完美人生.

3.发挥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魅力在于把学科的精髓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教师的魅力有多方面的展现,有人格魅力,有教学魅力,还有学识魅力.不管怎样,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事业有归属感,用李泽厚的话就是说,要安心.心不安,神不定,凡事都做不好.每个教师都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授的这门学科,只有他喜欢你的学科,才有可能学好你这科.

4.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框架下,我们可以朝着正确的目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的编者杨斌所说:我们还处在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家长们还指望孩子能通过各种考试竞争光耀门楣,不少孩子也正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找到社会阶层的上升通道从而改变命运,一味地对违背素质教育的现象作“愤青式”谴责,其实并不够全面和公正,也无济于事.在体制性障碍消除之前,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努力空间.你是校长,可以不搞指标,至少不要以此作为唯一依据奖惩教师;你是班主任,可以不在名次上大做文章,至少不要歧视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你是任课教师,可以改进课堂教学上多动脑筋,至少不要为了挤占时间而对作业任意加码;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彻悟,发现和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那份职业幸福,当然包括学生的幸福.

作为一个在哲学和美学研究颇深的学者专家来说,李泽厚无疑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理论,而从一个社会教育家的角度来看,李泽厚依然是那么的睿智和厚重,他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好好揣摩,用来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指导我们前进的步伐.

【参考书目】

[1] 冯东.《教育评论》2012年第一期,福建教育厅、福建教育研究所、福建教育研究学会.

[2] 杨斌.《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3] 李泽厚、刘再复.《关于教育的两次对话》.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