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与王小波:中国文化的AB面

点赞:5621 浏览:195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王朔,王小波,他们相同吗

相同.

他们都是男人,年龄相差无几.

他们都是作家,书写的都是汉字.

他们都是王姓,500年前或许还是一家.

他们现在都热,再度成为话题中心.

他们的书,又开始印刷.

他们都是偶像,门下都有一群走狗.

甚至他们的销声匿迹,都在大约十年前.

王朔,王小波,他们相同吗

不同.

王朔还活着.

王小波已经死了.

王朔还在写着小说,而且据说要大卖.

王小波的书,只是重印,或者别人续写,哪怕不着边际.

王朔活着的时候,就在漩涡的中心.

王小波死后,名声才得以大振.

王朔,王小波,他们相同吗

相同,又不同.

其实不难发现,他们寄居在时代的同一个屋檐下,既有对时代的妥协,又有对时代的革命.只不过他们的方式,一个抓住了大众,一个抓住了精英.

其实他们没有所谓对错.倒是很多中国人很分裂,他们一方面兴高采烈地消费着王朔,一方面又把自己想象成王小波那样特立独行.

王朔重出江湖,充满了哗众取宠的噱头和夸张的表演,创造出长达3个月的.

王朔:三月

◎文/王巧玲

王朔,王朔,还是王朔.从2006年末至今,3个月来,他无疑是最抢镜最吸引眼球的人.归隐多年之后,他重出江湖,挑起了腥风血雨.他的每一次采访都有爆料,每一次都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所掀起的话语一波高过一波,不知不觉竟然已长达3个月之久.

骂:王朔的槊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朔还只是特立独行的“痞子”、“流氓”,那重出江湖的王朔简直要成仙了.看上去,他的神通比十几年前要广大许多.

王朔的复出序曲是和一位女演员联系在一起的.他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姿态拉开了重出江湖的序幕.在为女演员打官司的法院亮相后,他做客搜狐网站,开始了他的话语狂欢.这场看似没有预谋的复出序幕,其实却包藏心机.在娱乐当道的今天,在娱乐事件中亮相,显然能吸引更多眼球.王朔侃侃而谈,一如既往地大放厥词,一如既往地施展他的骂人功夫.

骂人,向来是王朔的杀手锏.如果把王朔所骂之人列一个清单,那将是长长的一大串.以前,他骂了金庸,骂了张艺谋,骂了鲁迅,骂了余秋雨.而10年后,他把骂人名单再扩大.除了把骂过的再骂一遍,他又骂了“80后”,骂了陈凯歌,骂了余华,骂了舒乙,骂了北村,骂了李敖、齐白石、周汝昌,甚至还骂了杨澜的丈夫吴征,而最激烈的一次竟然是用了整整十几分钟来骂媒体、骂记者.在他思维奔放的话语中,依然夹杂着身份标签似的“京骂”.“我实话告诉你,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病人,我是一疯狗,咬死人不偿命.”王朔这样解释自己的骂人成性.但谁都知道,王朔的大名一直是与“骂人”相辅相成的,复出之后的王朔骂得更多,骂得更狠.

王朔与王小波:中国文化的AB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就算是骂过之后,不好意思了,也没关系,王朔还能摆出一副知错就改的样儿,一一道歉.他向张艺谋道歉,向刘震云道歉,向杨澜道歉,向吴征道歉.“你当我骂人快乐啊?”什么话都被王朔说了,别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重出江湖的王朔还多了一个杀手锏.就是玩自曝.,已经成为目前新闻界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尤其是在娱乐八卦新闻中.而这回,王朔也像娱乐明星一样玩起了自曝.首先,他自曝自己住的房子是女演员徐静蕾给写的,然后他又自曝打过群架,吸过毒,嫖过娼.话音一落,全场哗然,网民众呼“王朔疯了”.

他的朋友叶京说,王朔是堂吉诃德,不是流氓,而堂吉诃德确实是个疯子.

王朔疯了吗?之后,王朔又亮相于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讲述他和母亲的多年矛盾.这一招又是让人始料未及.难道王朔真得了心理疾病?

自称看破了生死的王朔玩得越来越猛,越来越有娱乐精神.当该说的都说了,能骂的都骂了,能曝的都曝了,王朔又突然说不再免费接受采访,提出了1小时10万块钱的标价.

王朔的重出江湖,更像是系列情景喜剧,充满了哗众取宠的噱头和夸张的表演,而他演得很卖力,很投入.

所为何来?

“你去而复来,所为何来?”王朔在新书《我的千岁寒》序言《我是谁》中这样写道.这正是所有人的疑问.王朔为什么要复出,为了解闷?为了发表观点?为了炒作?为了卖书?为了鲜花村?为了徐静蕾的电子杂志?而王朔的精明恰恰在于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家去猜.

关于这本书,王朔也是颇费心思,做了层层铺垫,才隆重推出.开始,他先不经意透露手握有200万字创作,到网上付费阅读,到正式书名,到一字3美元,总共365万的天价稿酬,“给汉语加了时态”,“全部文字都是精华”等王朔可谓循循善诱.“80后看不懂”、“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从王朔对新书只言片语的点评,可以看得出来,王朔这回玩的是深沉,玩的是晦涩.通过媒体,王朔又引诱了大家一回,他先行公开了序言《我是谁》.果然写得非常深邃,看过之后大部分人都称看不明白.王朔写的不再是通俗小说,而是哲理小说.

王朔坚称自己根本无须炒作.而很多人也都相信,即使没有炒作,王朔的号召力也足以威慑江湖.叶京说,王朔是出来领导中国文艺界的.而王朔自己说,“我放眼的是宇宙”.

所为何来?看来只有王朔自己心里明白.而我们看到,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英雄”王朔正在拼命地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还能够继续叱咤风云吗?

王小波也许没想到,他出书难的问题,在身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更多的人通过这些书分辨出有趣和无趣.

王小波:第十波

◎文/杨东晓

在王小波辞世10周年前夕,他妻子的一个心愿,变成了钟爱王小波的读者的一场“重走王小波路”的活动.

寻踪

在王小波的第10年忌日,一支自助式的团体,从北京出发,飞往他30年前插队落户的云南省.2007年4月12日,王小波遗孀李银河在昆明与他在各地的“粉丝”见面并“去看看王二和陈清扬一起趟过的小河,还有他们两人避难的章风山”.

王小波没想到的还有,他身后的10年里,互联网蓬勃地发展起来,当中国人还在用WPS的界面写字时,他用C++程序编辑自己的写作软件,外甥问他:“为什么要做电子版?”他说:“扩大影响,好出呗!”

加快频率出版

王小波体会的出书难,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1989年他从美国匹兹堡给山东文艺出版社寄了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这是他寄给出版社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时被改为《唐人秘传故事》的小册子包括五个故事《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这本印数4000册的小书每本两元,它没有给作者带来稿费,相反这是一本自费出版物.虽然那时在内地出版界还没有商业包装的概念,但是为了销售这本纯文学的作品,编辑还是自主加了“秘传”二字.这就使得它有了些“传奇”文学的色彩.

这是他第一次出书,距离1994年在华夏出版社出版《黄金时代》有5年时间.事实上,他用短短8年的光阴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同时又以生命的戛然而止使作品品质保持在巅峰状态.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倒在电脑前时,书稿正要付梓.两周后在八宝山,王小波身上覆盖着“时代三部曲”的封面彩样.后来它们随主人一起在昌平一处较为自由宽松的墓地安身.

王小波走后的第32天――1997年5月13日――这天是他的第45个生日,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个没有主流作家到会的首发式和研讨会,研讨主题就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出版这个三部曲的花城出版社给出了在当时看来很破格的稿酬,千字30元.“王小波时代”的开始这一刻,正是“王小波时代”的开始.他的纯文学写作在他刚刚去世的那两个月,骤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此后,他的书成了常销书,每版都能创造一个出版神话.而此前,他的文字只有圈内的少数专业人士爱读,或者被人民大学的学生拷贝成抄本.

中国大陆读者陆续知道王小波,就是从1997年4月11日开始的,后来这些人里涌现出一群群拥趸,他们在网上聚集,于是互联网上有了多处“三W加王小波”的.这些现在已为整个知识界熟知.

虽然在读者的感觉中他一直未曾离去,但是从1997年以来,每年暮春无论纸媒还是网络,纪念王小波的作品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期而至.


在王小波的第一个忌日,李银河写下了《生命的意义》:“在他去世1周年时,他一生的全部文字将以文集形式结集出版,有很多的人会感受到其中的美;而他的生活之美将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之中,是一件令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艺术品.”是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

在王小波的第2个忌日,李银河、郑宏霞编辑的《王小波画传》出版,这一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小波文存》.

FLASH闪现

在第3个纪念王小波的日子,网友出台了新的形式,黄集伟和他当年博库的朋友做了一个《纪念王小波逝世3周年汇报演出》的FLASH.7年前,FLASH还是个新鲜东西.红幕低垂的舞台、大幕自动拉开,还伴有小雷雨般的掌声效果.

黄集伟曾用“奢侈”来形容这个作品,它的全部创作产品均为文艺节目:如相声、三句半、朗诵情书、对口词、独幕话剧、录音采访剪辑,果然就是一个汇报演出.

而“相声”的逗哏是李银河、捧哏是王小波.录音采访剪辑是模仿天堂里的王小波与卫慧的对话.后来有人要拿这个FLASH去排一出真正的汇报演出.

文学批判

对王小波文学批评的声音,是这一时期文化评论正常的表现.王小波去世5周年纪念时,中青论坛坛主李方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王小波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一直在重复自己,证明自己的聪明和作为一个边缘人的合理性.“王小波无疑是重复艺术的大师”,他说,所以王小波所有文字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三段论的逻辑公式.他认为“王小波选择了逻辑作为证明自己聪明的武器,他只能不断地重复这个证明的过程.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才是‘永别了武器’!”其中一句“我甚至怀疑,王小波的短命,跟这种永无止息的劳累大有关系”因为失缺了文学批判的理性,而使发表它的《南方周末》责编一起跟着挨了王小波门徒的骂.

昌平之墓

王小波的第6个忌日,杨澜专访了李银河,李银河谈到了家人“曾找了好几个墓地等但是最让我们不满意的就是,他们非得要横平竖直,一排一排弄得特别整齐.后来我觉得这不符合小波的个性,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要特立独行,怎么也得与众不同.”陵园负责人表示:我们这儿局长也有,县委书记也有,他们都跟人家一样等

杨澜当场就悟到了陵园负责人的意思:“的还没提特殊要求,你们一个平民百姓还要干什么?”

后来有朋友介绍了昌平一个陵园,山上有自然的大石头,家人就在“花岗岩石头上请一个书法家写了‘王小波之墓’五个字及生卒年月.然后在底下凿了一个洞,把骨灰盒放进去,一切都做得很简单”.花了六千块钱.

8年后:纪念的比送行的多,纪念王小波的形式由民间发展到学界,又扩张到全社会,2005年在鲁迅纪念馆自王小波忌日至他下个月的生日,举办了“王小波生平展览”,据当时的媒体记载,王小波的姐姐在开幕式上说:“作为王小波的家人,真的没有想到,直到今天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

8年后的这天,参观展览的人比8年前到八宝山为他送行的人还多.

10年的轮回

王小波的文字通过不同版本以及网上下载的方式,为更多的读者熟悉后,北方文艺出版社在他辞世的第9个年头又出版了《彩绘插图本王小波全集》.该套收录了王小波所有重要作品的全集,试图从绘画中找到与王小波文字感觉默契的美,对于意向丰富的王小波文字想像又插上另一度空间的翅膀.

10年前,王小波走的时候,正像他的母亲写过的一句话:你才刚刚45岁,你甚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就连妈妈也对你了解不深,理解不透.

那个时候,他在内地的第一本自费印刷物出版才8年.他的作品还是通过“两次荣获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后,绕道为内地读者所知的.

(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