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折射出的诸多问题

点赞:14605 浏览:604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农业院校大学生具有人力资源层次高、就业岗位面向基层、就业心理素质差等特点,在我国总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关 键 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1-0000-01

一、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特点

(一)人力资源层次较高

农业院校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其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知识运用等综合素质都较高,一般具有可塑性、知识性、开拓性等优秀人才的特性.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农业院校大学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倾向于待遇好、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岗位.

(二)就业岗位面向基层

农业院校大学生所学专业主要是涉农专业,其未来发展与农业和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目前,由于我国农业产业效益较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工作地点偏僻、晋升机会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因素致使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成本与收益矛盾突出.

(三)就业心理素质较差

农业院校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等偏远地区,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农不爱农的倾向非常严重,他们希望毕业后通过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够迅速改变家境,但现实中又很难如愿以偿,这种期望落差直接导致其情感、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并且,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各种困难和挫折导致其产生自卑、压抑、紧张、焦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态,这些现象在80、90后的青年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

事实证明,农业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一般较为困难.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他们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而且交际能力较差,导致求职中可以利用的人际资源很少.例如,部分贫困生由于自卑、内向等原因,不能主动与能帮助自己就业的老师联系,这就使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贫困生经济能力十分有限,不少贫困生在校期间面临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毕业时又面临较高的求职开销,因为费用问题使大部分贫困生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三是大部分贫困生生活在边远落后地区,文化环境较差,致使其视野狭隘,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较差,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这在市场化就业过程中就成了一个劣势.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般而言,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败次数较多,付出成本较大,就业质量也不如男生.原因如下:一是单位歧视性的、不公正的招聘行为,导致很多优秀女大学被拒之门外;二是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较窄,很多时候单位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隔离或封锁,高素质、高能力依然无法跨越传统性别歧视造成的职业门槛,从而使女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三是在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下,年龄、身高、相貌这些先天的条件都成了女大学生应聘中的核心竞争资本,而能力、学历却成了次要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困难.

(三)非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

非农专业大学生在农业院校缺乏农科类专业所具有的行业垄断优势,专业竞争力很难与综合大学抗衡.而且,某些单位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认为非农专业出在农业院校,专业水平存在局限性,其专业水平不如其它专业高校或重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他们认为农业院校就应该搞农业,正是这种局限性的认识,导致了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例如,用人单位如果需要金融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财经类大学;如果需要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南政法大学;如果需要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北大、复旦、人大等知名学府.

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折射出的诸多问题

(一)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农业院校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关系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他们通过本人及家庭多年的教育投资后,找到一个基本相配匹的工作是正当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olw)认为当个体的某种需要产生后却无法得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通过不正常的方式甚至暴力方式加以宣泄.首先,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会引起心理失衡,从而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其次,就业困难会促使大学生情绪失控,一旦这些大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聚集在一起,就极有可能发生思想病变,导致违法行为的产生.再次,大学生失业会给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父母长期以来寄予的希望破灭,他们就会怨恨社会、党和国家,从而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人力资本浪费给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农业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直接阻碍了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院校的声誉.绝大多数农业院校大学生来自农村,对教育的回报期望较高,其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及家长对未来高等农业教育投入的信心.首先,大学生就业问题严重化,导致人们心理萌生出读书无用的观念.近年来,许多农村贫困大学生在举债完成学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如果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到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而且会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的两极分化.其次,大学生就业困难会严重影响高等农业教育的形象,将遏制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化,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减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步伐,遏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会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情绪和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农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三)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折射出的诸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农业院校大学生如果不能成功就业,会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身心发展.首先,影响其生活质量.大学生没有工作就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就不能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影响其心理健康.他们可以忍受物质贫困,但未必能承受精神困扰.当接受了四年乃至更长时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迟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时,现实的窘迫环境会对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巨大的冲击,在缺乏自信的情况下,其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承受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都会大大下降,甚至有些学生会一蹶不振,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再次,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当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其创新力和创造力是无法发挥的.不能就业、无法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这样的状态持续进行,个体的存在就会受到威胁,此时他们的所有关注点就是如何才能进入职场,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成为奢谈,从而使其自我发展和完善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