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看泰戈尔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点赞:16750 浏览:722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同为世纪之交的文学巨匠,同是唯美主义的推崇者,泰戈尔和王尔德在创作儿童文学时表现出唯美主义的不同侧面,不论是题材,人物和场景的设置,还是对于结局的处理,泰戈尔与王尔德都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美学态度,从而使作品别具一格,丰富了唯美主义的内涵.

关 键 词 :泰戈尔;王尔德;儿童文学 ;唯美主义;对比

世纪之交是文学巨匠的摇篮,奥斯卡·王尔德(1854-1990)与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两位同龄人站在时代的交叉口,分别从东西方的不同视角对世界进行了独特的思考,使得二位的文学作品极受欢迎.

虽然身处东西两个不同的世界,泰戈尔与王尔德却都具有着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集大成者,而泰戈尔诗学中也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一般研究在对比二人的唯美主义时,都倾向于将道德或善作为分界点,认为泰戈尔代表的唯美主义是真善美的统一,而王尔德式的“为艺术而艺术”是反道德的宣言(侯,2010:218).但由于儿童文学这一题材的特殊性,这一论述在用于二人的童话比较时稍显武断.因此,在对比童话时,着眼点应放在作者如何宣扬善.所以本文将重点分析比较泰戈尔和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所蕴含的不同的唯美主义.

一、脚踏实地与天马行空

在题材选择上,二人有着迥异的风格:首先,在主人公的设置上,泰戈尔将视角多放在普通的孩子身上,《喀布尔人》中的小米妮,《笔记本》中的小乌玛,《履行诺言》中的罗希克,他们都是亿万孩子中平凡的代表,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小特点,以区分他们和其他的少年,小米妮很多话,小乌玛爱好写作,罗希克悟性极高却缺乏长性,根据这些性格上或天性上的特点,作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一则则可信的小故事,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而对于主角选择,王尔德却没有特殊的偏好:金银宝石组成的雕像,拥有大花园的巨人,自恃清高的火箭,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动物静物皆可开口说话,王尔德善于在虚构一个世界来映射真实世界,将主角由人类替换成他物,却显得更具美感与讽刺效果.

其次,二人在场景设置上也各具特色.泰戈尔倾向不加雕琢的自然和乡村景观,并善于帮助读者看到身边景色细致入微的动人之处;相比之下,王尔德就偏爱故意雕琢后的梦幻场景,不论是巨人那个又大又美的花园,还是王子婚礼上奢华典雅的舞会和烟花表演,亦或是少年国王华美富丽的宫殿和配饰,,王尔德喜欢将一切美好的事物堆砌在一起以达到美轮美奂眼花缭乱的审美效果.

其次,在题材选择上,泰戈尔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各具风格:在多数作品中,前者善于描摹人和物最自然的状态,将人们易忽略的日常之物细细加以描绘,去小人物的小世界中探索人类共有的情感和品格;而王尔德更细致雕琢,他的美充满了异域风采,浓郁又瑰丽.因此,在同为宣扬善的前提下,泰戈尔更偏向于真,而王尔德更倾向于美.

二、温情中的冷漠与冷漠中的温情

虽然在主题上二者都着重表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社会的检测恶丑的对照,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差距.泰戈尔的童话故事模式多是关于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主角应得的幸福未能加以实现,通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结尾处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可总结为“温情中的冷漠”;而王尔德的多数作品更侧重于主要角色的对人性价值与社会现实探索过程,而在结尾处点明虽然现实很残酷,角色的结局也不一定美满,但觉悟后的人们仍得到了上帝或自然等超灵事物的认可与奖赏,即“冷漠中的温情”.

在泰戈尔极具代表性的“女孩文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在《河边台阶的诉说》中,作者化身为一块河边的台阶,目睹了美丽的少女库苏姆从女孩到,之后不幸守寡在家,爱上远道而来的苦行僧,后又殉情的凄美故事.全文不着一句悲伤之词却充斥着对印度残酷的婚姻和寡妇制度无奈的控诉.全文字里行间满是温情,不论是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是妙曼的少女身姿,亦或是涓涓的人物细语,都是一派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但这些看似平凡无害的事物却是库苏姆悲惨命运的见证者.在这些故事里,作者将美好的主人公放置在美好的自然风光中,但这些温情满满的故事却总是碰到冰冷的现实,主人公也因无意识或无能力反抗而成为了制度,风俗,社会等现实原因的牺牲品,美好与毁灭的冲突形成了泰戈尔作品中的悲剧性魅力,即“温情中的冰冷”.

儿童文学看泰戈尔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儿童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王尔德的故事却有所不同.在《少年国王》中,年少的国王在梦中目睹了多少人为了满足他的一己私欲而受苦冒险:饥饿的织工们仍在为他的袍子忙碌到深夜,黑奴们为了他权杖上的一个珍珠而丧尸海底;人们为给他的王冠寻找一颗红宝石而大片死去.醒来的国王拒绝了这些他曾梦寐以求的奢侈物,坚决地选择了粗布衣服,牧羊杖和藤条做的头环去参加加冕仪式,虽然开始未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可他那颗怜悯的心却得到了上帝的认可,用最灿烂的阳光为他加冕.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主人公出身高贵,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世间苦难,在怜悯中愿意牺牲自己,从而得到灵魂的升华.在这一人性的探索中,王尔德的主人公成为了冰冷世界中的一缕阳光,可谓“冰冷中的温情”.


三、结论

两位唯美主义大师将各自对美的理解倾注到童话作品中,使得各自的作品显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在题材,人物和场景的设置上,泰戈尔力求不加雕琢地展示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以真为美;而王尔德用想象力创造出另一个世界作为真实世界的幻象,以美为美;在结局处理上,泰戈尔倾向于将无力的个人置于强大的现实中,体现毁灭之美;而王尔德擅长描摹个人在现实中寻求自我和真理的过程,推崇重塑之美.二者表现了美的不同侧面,使作品别具一格,在世界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宝库中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