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同前行

点赞:3234 浏览:110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大地辽远、秋色灿烂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值得纪念的日子――《骏马》创刊三十周年.请允许我代表《骏马》文学期刊全体编辑人员,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与《骏马》期刊有着不解之缘的各位作家、读者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专程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全国文学期刊界的各位同仁、文艺界的艺术家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让我们一同前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骏马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春花秋月,光阴如梭.从1980~2010年,我们编辑出版了175期文学刊物,发表了3500余篇(首)计20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从《骏马》走出的作者获得了斐然的成绩.现在,我市拥有市级作家协会会员400余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169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3名,有98部(篇)作品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奖项,180部作品获得市级奖励,我市作家出版的文学著作达300余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三十年,我们的各民族文学创作者队伍朝气蓬勃地走向了全国,《骏马》文学期刊犹如一支奇葩,带着呼伦贝尔的文化气质绽放在中国文学百花园.

我们不会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思想解放浪潮的推动下,呼伦贝尔迎来了文学的春天.冯国仁、刘迁、郭纯等文学先行者,适时提出了恢复文联并创办呼伦贝尔第一份文学期刊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呼伦贝尔盟委、盟行署的支持.1980年第四季度,《骏马》期刊前身――《呼伦贝尔》文艺季刊诞生.

《骏马》的老一辈编辑人研究呼伦贝尔的文化资源,确定了“面向大众读者,通过各种文学类型的作品,展现时代精神,突出文化特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品位,团结、培养、扶掖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各民族作者,繁荣民族文学创作”的办刊方针.从此,呼伦贝尔的文学爱好者有了一个温暖的写作苗圃,呼伦贝尔的各民族作家有了自己的心灵家园.那是多么纯真而热烈的年代啊,乌热尔图来了,敖长福来了,阿军、阿凤、阿黛秀来了,王忠范、苏华、苏雅、苏莉、成子等一大批各民族作家来了,他们的作品从《骏马》起步,在全国各大刊物上发表.而每当发现一个文学新人,或者看到本地作家拿出了优秀的作品,《骏马》的编辑们便难掩心中的快乐,喜上眉梢.不是没有遇到困难――市场经济的冲击,纯文学创作的式微,不是没有思量过自身的前途――他们心中十分清楚,如此恪守一个远在边疆的地级纯文学刊物,将意味着终身的清贫和寂寞.然而,他们矢志不渝,一坚持就是十四年、三十年!原主编刘迁老师为作者编稿可谓呕心沥血,从一篇习作到可以发表的作品,他不仅要与作者反复切磋,还要几次动笔修改.为了一个有苗头的作者能够成长,他在严寒的冬日几番下乡,从林区小镇的低矮平房中找到那个几乎对人生绝望的年轻人,然后帮助看稿,解决工作、住房,甚至调解夫妻感情,直至看到年轻人通过写作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原副主编郭纯老师,自己不花钱,可手里的钱永远存不住,大都支援了生活困难的业余作者,他家中一年到头总是有来自全盟各地的作者食宿,而他当时的工资不过区区一百多块钱而已.像这样的事情,在《骏马》始创时期可谓不胜枚举.正是这些可敬的老编辑为《骏马》奠定了一种默默无私、甘为人梯的办刊文化.

我们不会忘记,以艾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编辑人,在市场经济挑战最为严峻的1994年接手办刊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办刊理念,勇于争取社会经济支持,延续并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创作笔会,频繁举办各种文学创作活动,倡议建立文学创作奖励机制,放下自己的创作为正在起步的多位作者撰写评论文章,从而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和优秀中青年作家.呼伦贝尔文学创作由此迎来了丰收期,呈现出一派姹紫嫣红的局面.

在两代编辑人言传身教下,我们第三代年轻的编辑人秉承《骏马》期刊办刊精神,在今天办刊条件逐渐改善、经济困难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将文学视为每一个人毕生的追求,认真做事,敦厚做人,只求笃实,不为闻达.经过大家共同努力,2007年,《骏马》期刊继2004年加入中国最大的期刊电子网站――龙源期刊网之后,又先后加入全球电子期刊网络和中国知网――中国精品期刊文献库,成为全文电子检索期刊.2008年《骏马》期刊全面改版,定位为“中国绿色的纯文学期刊”,确定了“时代画卷、民族风格、文学精华”的办刊理念.如今《骏马》电子期刊用户达到11个国家及地区,中外图书馆等机构用户达1000余家.2009年《骏马》期刊继1998年之后,再度荣获中国当代当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影响力及知名度进一步增强.


我们不会忘记,三十年来在《骏马》遇到困难的时候,呼伦贝尔历任党政领导以各种方式给予的鼎力支持.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作者朋友们对《骏马》难以割舍的亲情,无论是否已经功成名就,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稿件交给《骏马》发表,总是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着《骏马》,将这个刊物视为自己的精神故园.我们不会忘记,热心的读者们――那些来自边防哨所、矿井深处,校园、山村的赞扬、批评和建议,这一切让我们懂得,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今天,各位的光临,更给了我们鼓舞与信心!我们在未来的办刊工作中将满怀感恩之心,不断地勤奋读书,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编辑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市各民族作家,立足呼伦贝尔大地,放眼人类文化的博大空间,发现人才,扶掖作家,推出精品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