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少年读书苦与乐看中国青少年阅读忧与思

点赞:6500 浏览:20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莫言做为有史以来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奖,探讨其青少年时代读书的苦与乐,对正确引导和全面推广青少年中国文学阅读,将更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和促进.建议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带来的“阅读热”为契机,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将青少年这一特殊的读者群,吸引到文学图书中来,重新发现阅读的魅力.

关 键 词 :莫言;读书;中国青少年;阅读

当莫言获得的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举国上下一片振奋,一夜之间,莫言成了国人的骄傲、媒体炒作的热点,“莫言热”一时席卷华夏大地,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而莫言自己则说:“与其莫言热,不如文学热.”此言一语中的.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胜利,而也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胜利;荣誉的桂冠戴在莫言头上,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中国文学.曾几何时,“诺贝尔文学奖”更是中国作家一个难解的情结,而今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可以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大大提升了中国作家的自信,中国文学已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与此同时,它对纯文学价值的回归和重新唤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都具有深远意义并将产生持久的影响.

回顾莫言的读书创作之路,特别是他少年时代艰辛的读书生涯,至今想起来都令人不得不唏嘘再三.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莫言的最大乐趣.他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他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就故意刁难他说,如果给人家推十圈磨就能获准看一页书.莫言只为了读这本书,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硬是像拴在磨坊里的小黄牛一样,埋头给人家推磨.他一边累得满头大汗地推磨,一边心里在计算着,到底能读多少页书.而且必须在同学家磨道里看并由同学监督着,仿佛他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莫言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后来,在接受电视台访谈时,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一圈磨就看一页书吗?”莫言苦涩地笑着说:“我当然愿意,可是人家不愿意啊!”


后来莫言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借来看了.那时他的记忆力非常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后来又把“”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还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莫言那时想借老师的《青春之歌》读.老师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可他还要去割草喂家里的羊.但他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扎进草垛上躲了起来,沉浸在书中的文学世界忘乎了一切,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而他身上则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任凭羊儿在自家的圈里饿得“咩咩”直叫.当他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母亲气得要打他.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漫长冬天,无以为乐.莫言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村里老年人讲那些恐怖故事.听多了.连他自己都在胡乱寻思.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另一个月明星稀之夜,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这些奇奇怪怪的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对莫言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莫言则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啊!”

有读者问莫言的读书心得,莫言说,自己其实没有什么读书心得,小时候很难找到书,找到一本书就赶快读完.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读书规律:童年时候,读得快,记得牢;青年时期,理解能力加强了,速度慢了;中年时期,读书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应该趁着少年时代多读一点书.

文学,历来都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精英和主流,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成为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学大国,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一代代诗人文豪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而莫言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像莫言少年的艰辛读书经历一样,读书过程是苦的,但是,结出的果实却是甜的.这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这对处在边缘语境下的华语文学,特别是对全面推广青少年中国文学阅读,将更是一个极好的促进.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中国当代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面向全国小学生历时4个月的联合调查发现,2011年下半学期,小学生人均阅读课外书11.76本,阅读期刊6.35期,阅读报纸6.80份.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

另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前年是3.88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和以色列的60本,成为全球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文学历来都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精英和主流,永远也不会被“娱乐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泡沫所吞没.因为,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成为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学大国,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一代代诗人文豪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那才真正是支撑起我们民族文化的脊梁,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伟大复兴的真正栋梁. 从世界出版界来看,一个新的超级文学巨星的产生,对阅读的拉动作用屡见不鲜,比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共7部,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销售数亿册,其中每一部的出版,都会让全球出版界震动一下,而这一年如果没有一部新书诞生,全球出版界的产值都要下降一点.

而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阅读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单单出版机构“精典博维”获得的莫言作品3年的版权,就将在3年内出版100万套约包括20本书的《莫言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据此预计,检测定莫言的每套书都有两个人阅读了其中一本,最终可以拉动当年全民图书阅读率上升0.001,就是说,如果要将人均读书数量从4.35本提升至4.36本,约需要10个莫言.

当未来莫言的文学作品发行量达到几十万、上百万时,必然形成一个庞大的阅读群体,这个群体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如果读完莫言,再读其他作家,中国的阅读人群便会以几何数率增长,到那时,必定会形成又一次全民阅读热!此种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就会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素养.

莫言少年读书苦与乐看中国青少年阅读忧与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许多欧美国家,阅读被当做“总统工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数千万英镑资助“阅读起跑线”项目,给每一位妈妈和低幼儿童发放内含绘本、笔、贴纸等的大礼包,这一项目已经被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引进.英国还有“1英镑购书计划”,每个孩子都可以领到1英镑,去书店购写指定的、定价为1英镑的图书.

而我国内地目前还没有政府支持的全国性此类活动,往往仅限于某一地区.比如北京阅读季、上海读书月、深圳读书月、杭州西湖读书节、苏州读书节等.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再又一年度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建议我国应该把阅读当做一项国家战略,早日设立国家读书节和国家阅读基金.

也更强烈建议,我们国家能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带来的“阅读热”为契机,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将青少年这一特殊的读者群,也更是祖国的整个未来,吸引到文学图书中来,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使青少年的文学读兴趣、文学阅读口味逐渐深入,重新发现阅读的魅力,人人都喜欢上阅读.那么,热爱读书的中华民族,距离实现伟大复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