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疏导

点赞:6774 浏览:223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姓名:韩爱芝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3年,双大专,职称:主管护师 病区护士长科室:血液内科二病区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单位地址: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邮编:230022 联系:13075572606

摘 要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疏导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0人,比较两组心理特征的区别以及观察组心理疏导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心理疏导,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改善,其中较好依从率与心理疏导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的痛苦和艰辛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 键 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特征;心理疏导

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剂量化疗已成为当今针对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实体瘤等疾病的有效措施[1,2].但是移植过程中的放疗、化疗等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特别是严重的不良反应非常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使移植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预后受到严重影响.成功移植后并不表示所有患者均能完全康复,移植后还有发生各种并发症或白血病复发的可能[3].尤其是接受预处理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各种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性高,患者承受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根据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48岁,急性白血病17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20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量表相关事项,取得患者同意后请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调查,分别于患者心理疏导前和心理疏导后进行问卷调查,负责调查的调查员在调查前均经过统一的培训.发放量表后由患者独立填写,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独立完成,由调查员通过询问协助完成.

1.2.2心理疏导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视、听、触、问、交谈,观察患者言语、情绪、思维与行为变化,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树立信心,减轻抑郁、焦虑的心理.

1.3问卷调查表

1.3.1焦虑自评量表(SA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为20~80分,正常:<50分,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50分,重度焦虑:>7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3.2抑郁自评量表(SD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为20~80分,正常:<50分,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50分,重度抑郁:>7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3.3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由Derogatic编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有90个条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情感、感觉、意识、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涉及,包括9个因子,即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4依从性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对治疗护理的依从程度.较好依从:移植过程中,基本或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治疗;一般依从:有时会按照医嘱执行治疗,但直觉性不高,需护理人员督促;不依从:时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对治疗护理有抵触心理,需护理人员强制性执行.

1.5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3经过心理疏导,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改善,其中较好依从率与心理疏导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疏导后的一般依从率、不依从率也有所提高,与心理疏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但在移植过程中,患者积极的配合、良好的心态同样是保证移植顺利完成,实现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心理问题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江美銮等[4]调查指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为主,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而且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疾病本身已经给患者身体上带来痛苦,再加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患者在狭小的层流舱独居l个月~2个月,亲人无法陪伴,患者机体容易进入焦虑、紧张、恐惧的过度应激状态,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机体免疫力,如果不及时实施心理疏导,不仅影响整个移植治疗过程,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延缓疾病的康复[5-7].因此,需要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从满足患者睡眠、饮食的基本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和爱及归属的需要,渗透到患者需要的各个层面,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生理、心理状态.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临死亡威胁、反复化疗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惧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未能缓解,或是对移植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等,增加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状态.许玲[8]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SAS和S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阶段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出现,病情缓解后以焦虑症状为主,治疗无效或复发阶段以抑郁症状为主.赫洋等[9]对接受治疗的 11 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绝望、恐惧等负性情绪.本研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6.3±7.5和49.7±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3±8.8和38.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会加剧已经处于异常状态的心理过程和生理反应,造成身体不适感,即躯体化症状.患者的躯体症状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身心交互作用,患者在消极心理状态下对躯体不适更加敏感,躯体症状加重造成情绪更为恶化.本研究通过SCL-90量表测评同样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在心理应激,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前的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王英等[10]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62例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测试与评定,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后患者各项目评分明显改善,有效减轻了肿瘤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刘爱喜[11]对15例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康复期心理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焦虑、依赖、消极、悲观、绝望等负面心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SCL-90评分中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明显下降,与心理疏导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心理疏导,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疏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会受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移植后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以及乏力、疲惫、厌食、体能降低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切实做好心理疏导,改变患者原认知过程中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行为的错误认知观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孙丽敏等[12]对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到改善.本研究患者经心理疏导,从之前4例较好依从上升为10例,较好依从率显著提高.

造血干细胞移植带给众多血液病患者治愈的机会,但移植过程的痛苦和艰辛也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