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脱困”现状调查

点赞:33427 浏览:1563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资助体系的搭建和实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很多学生得到了资助,实现了“经济脱困”.然而,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学生“心理脱困”问题,近年来有严重趋势,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了解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困”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笔者在广西范围内对相关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共选取了广西6所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0份,问卷有效率为9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困”调查

高职生“心理脱困”现状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励志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心理脱困”得到重视,但实效性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帮助是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100%的高职院校师生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表示支持;90%的人认为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全面的资助;95%的人认为相关资助工作已经逐步由单纯的经济资助向经济资助与“心理脱困”的融合,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脱困”问题得到了重视.但高达85%的人认为,“心理脱困”的实效性并不明显.

在有效问卷里,约75%的人认为,“心理脱困”缺乏相应的数据指标,难以量化,因而在判断学生是否“心理脱困”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约17.2%的人认为,“心理贫困”主要是个人非智力因素在作怪,在受到外界人和事的刺激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反复,因而也难以准确衡量是否已经“心理脱困”;约7.8%的人认为,“心理脱困”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一个部分,必须辅以其他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心理脱困”工作与其他脱贫助困工作有待加强结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脱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与其他脱贫助困工作紧密相连,仅仅从学生心理方面入手,并不能使之得到有效解决,而必须与其他脱贫助困工作齐头并进.

调查中,约48.7%的人认为,勤工助学资助机制对“心理脱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勤工助学资助机制岗位存在供需矛盾,尤其缺乏技能性岗位,对学生“心理脱困”缺乏实质性作用;约35.5%的人认为,虽然减免学费、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奖学金等资助工作可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提供的资金并不充裕,在购写书籍、学习用品和提高技能培训方面无能为力,学生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他们依然是经济困难者,因而难以有力地助推“心理脱困”;15.8%的人认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工作,大多局限在改善经济条件上,而不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脱困”工作不能单独开展,而其他相关资助工作更不能抛下学生的“心理贫困”而不顾.

励志教育滞后,“心理脱困”缺乏有力的专业支持 调查中,100%的人认为,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励志教育来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斗志,唤醒他们的志向;98.7%的人认为,“心理脱困”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尤其需要心理学、教育学和成功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得到更有力的推进,同时,在这部分人当中,有60.3%的人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脱困”工作缺乏这样的师资力量、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有30.1%的认为虽然学校虽然心理咨询机构和励志教育,但这并非专门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缺乏针对性,无法有力地推动“心理脱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困”对策分析

有机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心理脱困”实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进行的设计与谋划,有利于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明确职业领域与职业目标,自觉调整职业期望并实现自我价值.但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恰如所指出的那样,既要“教育人”和“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和“帮助人”.“心理脱困”则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寻找大学生活每一天的意义.

巩固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助推“心理脱困”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与经济贫困共生同体的.因此,在推进“心理脱困”的各项工作中,要继续巩固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一是拓宽资金来源.要从巩固党和国家政权、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加大经济资助经费投入,确保相关资助资金能有效满足各高职院校的基本需求,同时,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捐助,进一步拓宽资助资金来源.二是高职院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资助资金捐助制度,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个人,管理好、经营好和使用好资助资金,促进资助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提高.三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经济资助体系比如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困难补助等等资助方式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加强勤工助学工作机制的改善,为贫困生经济脱困创造良好的条件,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进而助推“心理脱困”.

推进高职院校励志教育,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意志消沉、意志薄弱、缺乏向前的动力、缺乏志气、志向不明确和心理世界不健康造成的.因此,为了实现他们“心理脱困”,应不断推进励志教育,创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励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科学提升自我”,帮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励志教育机构与社团,努力实现励志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心理脱困”工作提供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支撑.

二是要立足贫困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开展面向贫困生的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创新励志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励志教育的针对性,为贫困生心理状况的改善建立现实基础.

三是要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拓宽贫困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让他们在广泛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中实现对自我意志的改善,达到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尽早实现“心理脱困”.

四是要基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引导他们“采用自我激励的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启发专业学习兴趣,磨炼思想情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