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点赞:15588 浏览:692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的表现,其不仅能够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而且还能在“人文”方面对群众起到相应的影响.随着我国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日益开展,新闻媒介有效的对新闻传播渠道逐渐扩宽,有效的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是,随着新闻产业的逐渐产业化及企业化的展开,导致新闻行业过多的追求经销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导致一些问题产生.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电视新闻行业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确保电视新闻能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和谐进步,从而实现预期的社会目的.

电视新闻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电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人文关怀;电视新闻;电视产业

一、电视新闻与人文关怀

将电视新闻和人文关怀联系起来似乎有点牵强,然而,这丝毫也不意味着电视新闻没有或不需要人文关怀,例如,《东方时空》栏目就明确把人文关怀作为其最高的传播理念.近年来,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的变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人文关怀正日益成为一种内在的价值尺度,从而规范着新闻实践,只是还缺少理论上的系统总结和学理上的科学定位.

历史理性,通俗地讲,就是呼唤社会走历史必然的合理性.因为历史理论充分认识到历史的进步需要付出代价,这是历史理性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判断角度.新闻传播首先应该发挥自己的历史理性精神,对社会的发展作出及时的报道,并作出符合社会稳定、发展和合乎历史必然性的客观判断与理性分析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发展正在把个体的主体性推向历史的前台.人文关怀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一般的说的终极关怀,恰恰是个体,而非抽象的群体.这就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要求电视新闻关注个体、尊重个体.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揭示:从内容上看,任何新闻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对人的关注,这就要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对象展开报道,在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基础上,关心社会转型、改革、变动的文化道德合理性,以及给个体带来的生活、情感、心理的变化.例如,对南水北调的报道,首先应该从国家全局的角度报道南水北调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它所能够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环保作用等,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同时,还必须看到移民给当地民众实际生活带来的不便.如何对之进行报道?表面上看,这是个人与集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深层反映的则是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关系.既要满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情地报道国家对移民的妥善安置,又要满怀关爱与体贴,报道迁移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和心灵深处的变化过程,从而高度赞扬他们以大局为重的可贵精神.郑州电视台曾大量报道了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库区的移民多批次迁移到郑州荥阳、中牟等地落户,赞扬了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品质,也全方位地报道了安置地政府及群众全力以赴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给移民营造了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一些极细微之处也都为移民想到了.这些报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电视的产业发展不能付出人文精神被弱化的社会代价

电视发展是否要付出社会代价,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电视问题.电视节目的丰富,是否必须以消解意义、躲避崇高、无序竞争、拼命媚俗为前提,甚至以牺牲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为代价?这既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电视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学、政治学问题.

电视的发展,归根结底并不是它的融资能力,电视台永远不具有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性质,电视事业的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它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功能.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去不断满足观众的文化娱乐要求,这才是电视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电视事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缺乏自律、调控不力、管理滞后是社会代价,电视传播中的节目贫乏、粗制滥放、偷录盗版、格调不高也是社会代价.对这种社会代价的追问,也许还很不到位,但这至少表明了这样一种努力,即为电视传播引入人类关怀.这种追问尽管不能改变当下中国电视传播的现状,但这种必要和必需的道德评价和理论征伐.却可以实实在在地表达对电视传播现状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观众的分析力和辨别力,使上至决策者,下到普通观众的价值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廓清和纠正,因而这种追问的现实意义和长久影响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中国电视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必须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中国电视的现代化必须重视经济尺度,围绕事业办实业,办好实业保事业,不断增强电视事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又决不能离开人文尺度,必须把实现电视传播的全面进步,作为发展的真正内涵和终极目标.因此,中国电视要在传播消除贫困、公平分配、大众参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底蕴.工业化的电视节目生产决不能以牺牲电视的美学属性为代价,任何商业化的包装也不应该使电视传播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诗性品格.这一点,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中国电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原则之一.

三、电视新闻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1.选材.网络时代电视新闻的一个最大变化体现在选材上:大量娱乐性和人情味的“软”信息,正在成为都市新闻的主要构成,题材上的这种变化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尊重被采访对象,让每一个变通百姓的生活方式、情感欲求、精神世界、物质生活条件等个体的生存状况都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尊重电视观众,想观众所想,以最大多数人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大大增加内容上的亲和性.


2.采访.采访的出现适应了新闻自身的客观要求,现场采访和现场报道大大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可以说,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记者的职业就是与人打交道,而他的对象则是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而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尽快触及记者想了解到的禆性问题,是采访的关键所在.无疑,采访者应该根据每一个不同的采访对象的独特情况,设计出别出心裁的采访方案,但有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人文关怀的理念.在采访中,从平视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物内心,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唯唯诺诺,应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关注被采访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况,进入被采访者和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从而在轻松、自然、和谐、推心置腹的交谈中获取第一手材料.这就要求采访内容关乎人、关乎人的自下而上现状及未来发展. 3.编辑.电视新闻的声画同步这一本质特点同样要求在图像语言、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结合上体现出人文精神,即要通过新闻编排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新闻报道在编排上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注意了内容的可视性.在报道形式上,注重多种报道方式的有机结合,现场直播、现场报道、系列报道、新闻调查、偷拍偷录手段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报道的深度和可信度.在剪辑上,利用匹配、强调、重复、转场、叠化、抠像、翻转等多种编辑手段,形成了编排的立体感、层次感和美感,不但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也大大增加了新闻的人文内涵.

4.主持.近年来,社会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平民化是这次转型的一个突出特点.主持风格的转变较好地应和了这种转型.主持人自然本色的表情、亲切随和的节奏、不温不火的语调、舒缓有致的语速、幽默诙谐的谈吐大大拉近了主持人和观众的心理距离,从而给观众以朋友般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这种人格化、生活化、口语化的播报语言和形体语言的完善配合更好地适应了平民化的趋势.郑州电视台的《郑州大民生》、《有啥说啥》等新闻栏目就体现了以上特点.这些体现深层依据仍然是人文关怀,尊重观众、关心观众、以观众为中心也正在成为电视新闻的现实表现.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个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公众所关注的新闻,并确保其新闻内容能够吸引人心,这一要求对电视新闻行业是一大艰巨挑战.要求相关媒体人员应做到:人文关怀与新闻竞争中的成就感相比,要重要的多.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是电视媒体行业走向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