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优劣感悟

点赞:3615 浏览:111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音乐教育逐渐被重视,懂得欣赏音乐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同样可以给人的听觉带来享受,因此中学音乐课决定了音乐情感传达的对错,而中学音乐教师只有用评断优劣音乐课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才能在实践中进步并将真正的审美体验带进中学音乐教育课堂.

关 键 词:中学音乐课教师素质前提准备

1.中学音乐教师课堂中所具备的素质

音乐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则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享受的主体是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感觉的人能感受到的音乐才是美的.在课堂中不仅要认知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以分数衡量,更要充分认知音乐学科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让高中音乐课变成享受美的过程是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所要做的事.

1.1语言能力.音乐是人的听觉和感觉相结合的艺术.一节音乐课的授课方式与传达美的途径息息相关,视频、音频、文字和教师语言甚至是肢体语言的贯穿体现课程的思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是中学生,由于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决定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不足,那么教师要用体态语言传达自己对于某段音乐的感触以此影响学生并抓住学生被音乐感染的瞬间,打破高中生身上固有的沉闷,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知力.

除了体态语言外,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对音乐知识的陈述的方式可以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部分基础乐理知识,如节奏、乐器、演唱技巧、曲式结构等,这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可以在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歌唱方法、欣赏音乐时提供帮助.如果把课堂45分钟的时间平均分配成3份,教师的语言表述只能占其中的1/3,剩下的2/3的时间都交给主体感受音乐,用这种“1:2”的分配法分配课堂时间便能达到更好的音乐接受效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音乐是贯穿一节音乐课始终的重点,而教师的陈述只能是用来提炼音乐课堂中所涉及的音乐理论知识.中学音乐教师应当注意授课时语言的口语化,简单易懂即可,尽量使学生缩短他们与课本上名家作品的距离,但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常常导致教师授课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化解这些问题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2思想能力.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对于一名音乐教师而言,在授课时理性的一面只能是用来介绍音乐课中所涉及的某些简单概念,授课的主体是中学生,对他们而言,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高考文化课都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因音乐是副科而不加重视,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下便能体现出兴趣才是音乐学习中的主导,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营造音乐课堂的活力氛围.

除此之外,音乐教育的难点出自个体差异,学生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概括出一节音乐课的易懂点进行音乐基本知识的传递,也可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以此增强他们对音乐感知的自信心.

相比理性思维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感性的一面更能成为音乐课堂的主导.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人类用感官和感性体验音乐、了解音乐、欣赏音乐,同样的,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感觉感受音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带动学生感受音乐,观看一段视频或倾听音频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感知表现,可以是表情上的、肢体上的,也可以是语言上的,教师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之后,乐感较好的学生自然会有所回应,音乐课堂的气氛会调节得更好.

1.3实践能力与互动.音乐课堂要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少不了音乐实践环节.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真正融入感知的音乐,音乐实践要在适当的时机插入教学中,注重实践方法,也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音乐实践的状态;适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比如音乐节奏的练习,一般节奏教学中,运用拟声词“嗒”描述节奏,教学的关键在于探索,当发现“嗒”这一拟声词起到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要教师寻找新的突破口,将节奏旋律化;把某一段节奏想象成某种乐器的演奏,学生便会用自己的感觉,根据乐器的声音模拟节奏的进行,更形象生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模仿表演理解作品内涵,使其感觉与音乐接触是很轻松的过程,这是教师音乐教学满足学生需求的体现.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要让学生得到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反复、一味地追求结果,只有在实践中进步,才能把音乐课堂的气氛调节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更喜欢音乐,更愿意了解音乐.

2.音乐课程设置的前提准备

2.1课件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课件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课件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实践环节对课件有一定的依附性,将课堂实践与课件相结合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课件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音乐是有声音甚至是有语言的,能够将音乐的声音与语言完美诠释并以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便是课件.

一个优等的课件可分为四部分:课程主题的导入、课程主题的呈现、课堂的实践环节及课题的充分拓展.课件制作的课程主题导入举足轻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所明确的教学目标制作课程导入部分,抓住课程重点,以一种中学生生活中所了解的常见音乐状态形式导入某一音乐主题,加之以视频或音频文件做到画龙点睛,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可展开有利的教学.而教师的教学重点侧重课程主题呈现的课件环节,主要的教学内容都在课件的这一环节展示,学生便可根据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这是课件教学所具有的优势.课件中的课堂实践部分同样可将教师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被授课者所需的实践活动要做到一目了然,便可由课件的实践环节呈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引申是一节优秀音乐课的必需部分,音乐的相通性造就了音乐课的拓展.课件中插入可满足学生欣赏音乐需求的视频文件,直观地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在音乐课程的最后,设置相应主题的扩充,带来的就是优质的课堂效应.2.2抓住中学生的兴趣取向.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大纲提供给教学课件一定的授课素材,“怎样将中学生的兴趣与音乐教学大纲相结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现代音乐的流行趋势决定了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取向,流行音乐成为学生欣赏音乐的首要选择,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适量地穿插流行音乐的素材,投其所好则能事半功倍.

以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江南丝竹一课为例.用听辨民族器乐音色导入民族乐器,课堂开始就与学生产生必要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从而引出古代根据乐器材质不同而产生的八音分类法,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也由此而来.课堂导入的思路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抓住学生的兴趣便于教师掌控课程教学进度.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不同的叶子就有千千万万不同的人,对待一个包含各种兴趣的集体,教师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了解音乐、喜欢音乐、听懂音乐,但可以用音乐感化学生,通过学生对音乐课实践过程的反馈情况,判定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取向,在课程主题呈现的环节适当加入与主题相关的音乐元素.可以是现代青少年所喜好的流行音乐,也可以是流传于世的经典音乐作品.

中学音乐教学优劣感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江南丝竹一课中,对于民族器乐的介绍形式可以多样丰富,根据学生兴趣取向,强调民族器乐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可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课件呈现:选取某些流行歌手MV的剪辑片段阐述民族器乐的广泛运用,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更有效诠释意义.在传统的授课形式下,江南丝竹这一课的内容以欣赏江南丝竹音乐为主,中学生的审美倾向决定授课效果不明显,为此,课件材料的制作与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网络资源的丰富给音乐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合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并将其与课本上固有的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丰富中学音乐课程内容.将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与现代流行的十二乐坊所演奏的江南丝竹曲目相对比,更能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

3.结语

巧用教学手段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而一节优秀的中学生音乐课程由多方因素组成:教师的教学素养、课程的基本设置、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兴趣取向及课程的课件制作都能够影响一节中学音乐课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样由这些因素决定.

审美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核心理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欣赏的思想才能将中学音乐课堂气氛调节到最轻松的状态.音乐这门学科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使得中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不尽如人意,要改变学生潜意识中的音乐课,必须用感染的方式传达音乐的美好,才能让学生表达出对音乐的“爱意”.这时,中学音乐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输,更多的是以自身的音乐情感传递展现音乐魅力.


中学音乐教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反省、改良,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进步.在认知并不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擅长于教学,都能把知识传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去的同时,就需要音乐教师善用感性的音乐表达或是语言陈述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对于音乐感悟的最好模式,以此做到音乐审美意识的正确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