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艺术理的开展

点赞:4835 浏览:179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提琴艺术理论的研究对于小提琴演奏、教学以及创作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的进步,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演艺术”、“教材教法”、“音乐创作”三个领域.

【关 键 词】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16-01

新中国成立后,小提琴艺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演艺术”、“教材教法”、“音乐创作”三个领域.

一、小提琴表演艺术理论研究

在有关表演艺术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对小提琴演奏技法与风格的探讨”、“对小提琴演奏的评论”两方面的内容.吉民的《小提琴演奏中的民族风格问题》从四个方面探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风格问题:一是“向民族器乐学习”,二是“向戏曲音乐学习”,三是“演奏中如何体现民族风格”,四是“从民族器乐曲中吸取民族风格”.留美归国的赵志华先在上海交响乐团任演奏员,1958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并兼任该院小提琴民族乐派实验小乐队及小提琴齐奏小组的艺术指导.他的论文《关于小提琴民族风格演奏手法的探讨》,主要是由音乐界对“滑指”、“民族器乐曲的移植”等小提琴民族化手法所引起的争论而引发的探讨研究.文章主要论述了滑指的具体运用方法和音乐表现特点.文章将滑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半音范围内的滑指,第二类是小三度范围内的滑指,第三类是和特殊弓法相结合的滑指.另外,文章还讨论了演奏中国作品时有关纯五度扩展指法的问题.在演奏评论方面,司徒华城的《马思聪的小提琴演奏会》是一篇重要的文章.文章在探讨技术与表现的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从“弓法”、“颤指”、“作品的处理”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马思聪演奏艺术的特色.第四届“上海之春”小提琴比赛结束后,章彦作为比赛的评委,写了《对青年小提琴家的祝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艺术贵在创造,切忌模仿,演奏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我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除了掌握外国优秀学派的表演手段之外,还必须创造一套演奏本国民族音乐的表演手段.我们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应具有鲜明的中国风韵,能够表现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有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并不一定有成功的演出,演奏有无内容、动人与否,关系演员的全部修养.


二、小提琴艺术教材教法理论研究

在有关教材教法的探讨中,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组的教师们通过备课、教学、向民间音乐学习、科学研究、集体讨论等实践,根据中国的民族调式编写了《小提琴五声音阶练习(初稿)》.音乐学院则在将中国作品纳人教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韩里在《采用中国作品做教材的两点体会》一文中指出:“教改之前常用的中国曲目不过15首,而目前中国作品的总数已达59首.学生每学期演奏中国作品的平均人次比1958年上学期增加了3倍到4倍多.”陈又新的《对培养小提琴演奏人才的几点意见》,从“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制与练琴时间”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小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教”与“学”双方应该注意的问题.陈又新的另一篇文章《关于业余小提琴教学》,在论述了业余小提琴教育具有为专业小提琴教育提供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以及业余小提琴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业余小提琴教学在教材和进度上可以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但是严格训练是不可因此而降低要求的.文章进一步指出了业余小提琴教学在“持琴”、“夹琴”、“持弓”、“手指”、“换把”、“音质”、“音准”、“节奏”、“选择教材”9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陈又新还先后编纂了三套风靡全国的小提琴教材:《实用小提琴音阶练习》三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出版)、《小提琴曲选》八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1962年出版)以及《小提琴协奏曲》两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出版).

小提琴艺术理的开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理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小提琴音乐创作理论研究

在有关音乐创作的研究中,理论工作者们对新创作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沈旋、齐毓怡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析》,既是目前见诸文献的对这部中国小提琴艺术史上最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最早分析,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在音乐创作方面最有分量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在对作品进行详实的分析之后,着重探讨了作品在音调、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民间音乐尤其是越剧音乐的吸取、借鉴问题.童永良的《一首富于民族风格的小提琴独奏曲〈夏夜〉》,则通过《夏夜》的主题与湖北地花鼓音乐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作曲家是怎样通过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创造出全新的但又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夏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罗传开的《新的花朵――小提琴齐奏曲》,对诞生于中国大地上的小提琴艺术新形式――齐奏曲进行理论概括与梳理.而何乾三的《谈〈姐妹歌〉》则对齐奏曲中的重要作品《姐妹歌》进行了分析.陈洪的《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这一时期为数很少的相关文章中,分量很重的一篇对西方小提琴音乐作品进行介绍、分析、研究的重要论文.

建国初期中国的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有关“民族化”问题上的探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在偏重对民族化探讨的同时,忽视了对小提琴艺术共性问题的研究.另外在有关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探讨方面也存在着视野与途径比较狭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