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标准在变!

点赞:7523 浏览:31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评选“影史最佳”,往往是件见仁见智而不易让人完全信服的工作.但如果集合全球著名导演、影史家、影评家等来遴选其心目中最优秀或最伟大的影片,往往能够显示出电影艺术一百多年和不同时期的美学标准是什么.近60年来全球性大规模的这种评选有好几次.除了1958年布鲁塞尔世的国际优秀电影节所评选的“30部影史最佳影片”和“12位最伟大导演”之外,极具代表性的还有英国电影学院(BFI)旗下权威杂志《画面与音响》(SightandSound,亦译《视与听》)自1952年起每隔10年由影评人和导演票选的“影史100部最佳影片”.另外,美国电影学会(AFI)1977年由其16000名会员票选的“10部最佳美国影片”和1998年由1500多名影评人、演员等票选的“20世纪100部佳片”以及洛杉矶电影节由全美国40位影评人票选的“最伟大的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等也相当令业界和影迷注目.


纵观这么多的评选,我们可以看到近60年来世界电影及其美学标准的演变和趋向.奥逊·威尔斯及其《公民凯恩》和希区柯克及其悬念片大获青睐,“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崛起而压倒卓别林,表明了“作者论”批评原理的深远影响.60年代许多新学派、新流派的新导演群起,英·伯格曼、让·戈达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拓展了电影表现方式的新领域,他们的作品都载入电影史册.有一些老导演如小津安二郎、布努艾尔等仍获新的肯定,则是电影多元化所然.而另一些曾获大家推崇的名匠如雷纳·克莱尔、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纷纷被后浪推前了.70年代以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又是一派新境界.由于第三世界、东欧国家和一些以前缺乏电影文化的经济大国的崛起,民族电影势力大涨,其富有本土色彩的影片,加上年轻导演对电影形式的不断探索,使得世界电影的内质更加充实和多样.

电影美学标准在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影美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最佳”评选已成了世界电影的晴雨表,因此今年《画面与音响》的票选就格外受人瞩目.这次分别邀请全球846位权威影评人(如柏林电影节现任主席迪·科斯里克)和358位大导演(如伍迪·艾伦)票选影史100部最佳影片.人数之多,为历届之最.故有报道称今届是“最佳权威性的榜单”.综观之,可以看到——

在影评人的榜单中,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全军覆没,无一片进入,这主要是“美学缺乏原创性”.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排名第24位;杨德昌也有两片入榜,“缘于美学上的原创性”.

英、美各有11部上榜,法、德、日、意、苏俄各有10部上榜,表明欧美或西方电影主宰着世界电影的演变.

在西方电影陷入困境之现时,影评人们追忆无声电影的辉煌,有《日出》《战舰波将金号》《大都会》等11部上榜.

近60年来,女权运动高涨,女导演的作品获得肯定,有《钢琴课》等10部上榜.

纪录片因真实而比虚检测的故事片好看,有《拿摄影机的人》等10部上榜.

西部片是最受欢迎的大众样式之一,不乏经典之作,有《搜索者》等10部上榜.

最受瞩目的则是在前5次评选中一直傲居榜首的《公民凯恩》这次被《眩晕》(又译《记》)取代.希区柯克还有《精神变态者》《后窗》《西北偏北》上榜,共获281票.另外,他在25位顶级导演名单中又以318票居首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希区柯克和卓别林是公认的两位最杰出的电影大师,长期以来一直相提并伦.然而在当下反恐和金融危机时期,恐怖袭击,经济衰退,失业严重等使得西方民众惶惶不安,焦虑又绝望.这种公共情绪亟需通过银幕上同样的“现实”之共鸣而得以宣泄舒解.而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恐怖片、灾难片等恰恰具备了紧张、恐怖和惊吓这三种效果,暗合了西方眼下的思潮.难怪,不仅是希氏生前所拍的53部影片而且连后辈的模仿其桥段作品以及其他“社会派紧张电影”至今都大受欢迎.面对“黑暗的现实”,现今西方电影的总趋向是“新的现实主义”(NewReali).随着电影美学标准的这种变化,那些充满歌舞和特效,充满夸张台词和炫耀手法的经典片如《雨中曲》等都分别跌出前10名和前20名,《北非谍影》更是退至第84位.

现代电影批评文化青睐于现实题材.《眩晕》胜出决非其运用移摄与变焦以制造眩晕效果,而是它更像一部当代题材电影,将西方人的、恋物癖和喜好受虐等变态心理呈现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西方观众找到了内心发泄的出口.被导演们推崇为第1名的《故事》则是呈现日本寻常家庭的日常生活,让观众看到了当下老龄化和代沟等社会问题,“感到痛彻心扉”.另外,这部杰作也符合“最强有力的电影首先是最简朴的”这一现代电影美学标准.

“影史最佳”的评选还会继续下去,经典之作将流芳万世,尽管21世纪电影在所有艺术中的主宰地位可能被一种视音频的多媒体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