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设计

点赞:32054 浏览:1534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当山居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当老套的低设计含量、高建造成本、大生态破坏的“推平式”建设模式,还在蚕食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我司近期完成的“半山道1号”项目是一个山地型社区,我们就此类型开发项目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索,结合工程实例,对坡地建筑的规划及设计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坡地;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深圳龙岗半山道1号工程由4栋高层住宅、9栋多层住宅、1栋多层商业、及1栋幼儿园共15栋建筑组成,总用地面积43538.73平方米,容积率2.3.基地形状呈南北狭长的矩形,南北方向长约375米,东西方向宽约116米.基地以西为清平高速公路及隧道入口,与基地之间设有规划路与基地连接,东侧及南侧为在建的市政规划路,规划路东侧及南侧为旧城区及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基地东北角),基地北侧为商业用地,拟建为高级酒店及公寓.基地现状为经过人工平整的、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基地内已基本无植被.基地东侧及南侧与规划路有较大高差,拟设置高度不等的挡墙或护坡,西侧与西北侧均为山地,西侧与清平高速公路之间为较缓的山坡.于本项目基地之上可俯瞰东、南侧的城市景观与西侧的自然山地景观.

1.坡地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1)了解影响山地建筑的各自然因素,归纳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对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对接地形态、形体表现以及空间组织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

(3)从山地建筑与山地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山地景观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生态脆弱性和情感认同性.

(4)归纳山地交通的特点、寻求车行交通、步行交通与山地环境,山地建筑结合的可能.

(5)在山地工程技术方面,从防灾、结构稳定、土方平衡等要求出发,研讨绿化、水文组织、边坡稳定及建筑防水的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基于项目所在地块的城市区域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我们设想将城市化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起来,提出“打造自然闲逸的原生态山地社区生活”的家居理念,人与景和谐共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叠嶂山峦与重重屋影,就像乐谱里的音符,谱写着山居生活的优美篇章.

二、总平面规划

本规划充分利用基地本身赋予的有利条件及景观要素,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力求创造一个具有特殊环境质量及鲜明个性的、高档次、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地貌特点结合不同物业形态的建筑功能对不同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利用,在充分考虑规划的整体性和均好性的前提下,采用分组团规划并按市场需求进行分期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综介效益.总平面方案见图1:

图1总平面

如何整理并利用好地形高差,依山势而建,借景营造山地生态住宅社区,成为本案规划设计的重点.小区道路由入口处绝对标高82米,一直到高层平台118米,都按7%坡度设计.沿着道路一侧布置别墅,依山势布局,前低后高,层层跌落,整个别墅区的视线无遮挡,都是独一无二的阔美山景.社区道路呈现交通组织的顺畅与私密,别墅建筑布置在道路一侧,既恰如其分地坐落在坡地上,又完美掩映于绿树之中,形成步移景异,既连续又多变,既共享又有领域感的景观空间.

竖向高程规划设计,原则上尊重基地现状标高,适当整理地形,使基地得以充分利用,把落差36m的基地自高至低分为五个台阶布置建筑和道路,118米和114.4米两个平台布置4栋高层,南向104米和89.6米的平台布置独栋别墅,其它别墅沿7%的消防道路一侧布置.

图2

三、建筑形态

在坡地环境中,坡地建筑的空间形态常常与坡地场地的环境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种契合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

A空间意味的契合

这种契合关系是指建筑空间属性与坡地场地环境空间属性的吻合.例如:坡顶的区位特征通常是外向、发散.在其周边环境中起到一种统帅作用.而位于坡顶的建筑,其空间意味也往往是外向和发散的.

B、空间形状的契合

这种契合关系是指坡地建筑的空间形状与坡地地形形状相吻合.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空间本身就呈退台状的建筑当中.

(一)由地形离差引发的动态性

坡地建筑位于高低起伏的地形当中.为解决竖向交通而设置的踏步、坡道、楼梯等消化高差的过渡性空间自然必不可少这些过渡性空间有的与室外空间相结合,有的安排在室内.踏步、坡道等元素对建筑空间或群体的流线起到导向作用,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外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引发特殊的动态性,形成具有特殊意味的动态空间.

(二)由基地不规则形成的趣味性

坡地场地空间形态千变万化,每座坡地建筑的基地条件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法.将建筑的空间形态组织与地形特征紧密结合常常可以形成丰富的、颇有趣味的空间表现形式.

(三)周遍环境与场地的景观联系

坡地建筑的本质是建筑与坡地环境的有机结合.坡地建筑及其环境作为人们活动、文流的载体,必然要建立起与人的活动相适应的空间视景序列.这一空间视景序列的建立.涉及到人的位移及视觉变化.以下从路径与视景的设计以及坡地建筑作为观景点的设计这两个设计层面出发,来分析山地建筑设计.

(1)路径与视景的设计

人在坡地建筑或建筑群体中的活动是位移和视觉活动共同发生的.作为位移基面,路径的样式影响到视觉活动的效果.整个坡地建筑群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由路径组织起来的,因此作为线性要紊的路径,具备线段所呈现的特点,影响到人接近物象或进入空间的方式.

在坡地环境中,路径与建筑的关系存有空间维度,即路径这条“线“对建筑群中各个“点”的接近有上升、水平、下降三种可能.此外建筑群的内部通道也可看做是外部路径的内部延伸.(2)坡地建筑作为观景点的设计

坡地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那么坡地建筑就应该使尽可能多的房间、单元、走道、平台、屋顶等空间获得美好的视觉感受,坡地的三维特性为满足人们视觉观赏的心理偷求提供了可能性.

四、交通组织

山地形态复杂,特征明显,地势落差大,所以必须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即可.次干道结合地形及建筑组群,自由拓展,灵活运用“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体现山地住宅特色,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道路网络结构,使道路即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呈现多种类型的景色.蜿蜒的街道空间,以建筑体块为媒介,空间上上下左右相互穿插,连续渗透,使街景逐次展开,空间有抑有扬,体位出亲切和趣味来.步行系统在细部处理上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兴趣,减弱因地形坡度带来的疲劳感,成为居民散步、健身和赏景的情趣之径.

五、建筑布局

规划设计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多层建筑布置在较平缓地带(或通过半地下车库改造成较平整地带),而较低的别墅类建筑布置在山坡、台地上,可以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减轻交通负荷,利于景观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地形的具体条件,采用跌落、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利用建筑屋顶布置绿化形成观景露台,使不用建筑用户均能享受不同形式的私家花园,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图3

在充分研究别墅特有的空间需要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地形加以优化改造,以求取得理想的别墅形态.在入口部位形成私家前院花园,扩大坡地别墅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内部分则考虑业主的生活需求,形成不同的生活功能区.为整体而设计,通过这些原生态材质,毛石,玻璃,木材,钢的应用,使建筑彰显自然,朴素,高品质,使其成为高品质,个性化居所.建筑可见的和不可见部分因环境而共生,相互融合,通过环境建筑群体更加和谐统一.别墅建筑通过大面积实体墙板和通空玻璃的灵活运用,结合朝向,景观,功能的需求,形成丰富多变的室内外空间和建筑体量.外墙材质以玻璃、轻钢、木、石等为主,配合平台、架空、吊脚等建筑形式,整体感觉轻盈、飘逸、舒展、大气.

六、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因地而生”是所有单体设计的刚领性原则,单体设计从剖面设计开始,场地的因素贯穿始末,不同的场地条件,就衍生出不同的入口关系、标高关系、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线是剖面设计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我们力求每个户型都能越过前排房屋的视线遮挡,欣赏前方峰峦叠翠的美景.

七、结束语

坡地建筑设计比平地建筑难度更高,建筑成本亦高,但坡地建筑具独天厚的山地景观,在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景观的有效融合及利用资源,创造精品生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