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点赞:7933 浏览:32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分析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并探讨改善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选择204名90后医学生(90后医学生组)和120名其他高校90后大学生(90后非医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分析两组各因子评分均值及总分差异.结果90后医学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P<0.05),90后医学生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90后医学生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0后医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较为明显,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社会团体活动及心理指导.


[关 键 词]医学生;90后;心理;SCL-90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10-0006-02

医学生是高校教育中的特殊专业群体,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环境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与其他专业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医学院校的学习氛围较其他院校的较为浓厚,课业安排也较为紧张,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因此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1].90后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人群,9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经济、文化及教育改革的多重变化,心理结构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2].本文就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204名医学生均为本院基础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21±1.4)岁,其中男112名,女92名,均为90后医学生;对照人群120名其他高校大学生为师范、理工类高校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90后大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21±1.2)岁,其中男64名,女56名.两组研究人群样本选择均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选择符合分层抽样的原则,研究人群与对照人群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1.2评估工具

心理健康状态评价采用SCL-90量表[3],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等9个常见的心理问题因子,共计90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分,评分后进行累加计分,依据评分情况判断有无相关的症状及严重程度.

1.3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中或分散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者接受问卷内容的规范培训,接受调查者可当场对问卷内容进行提问,进行问卷者给予当场解答,问卷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不合格问卷剔除研究组.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及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P<0.05),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90后医学生是目前高校在读的医学生的主体人群,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导致学生课业较重,而且其职业方向决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周期及模式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别[4],而且医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要求其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也要求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及操守,因此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自律性较强,对于自我的要求及从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较为突出,往往也引起其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问题.

90后作为这一人群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改革的过程,经历了社会思想冲击变革的过程,同时生长在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思维活跃,评判性思维和独立性思维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是同时由于90后青年的社会知识积累及思想意识状态的限制,其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过于理想化,自我评价较为偏激.目前医学生由于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较重,课程相对其他专业较多,因此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心理疾病[5,6],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就业压力较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过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生对专业及前途的质疑,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对90后医学生的调查发现,其SCL-9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说明90后医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引起关注.在对相关因子的细化比较中发现,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维度高于其他院校的学生.90后学生的思想较为独立,医学院校的学历压力较大,而且就业范围相对较为狭窄,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差,在医学专业中学历的竞争压力也较为突出,所以90后医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较为突出,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而且同时又对前途担忧,容易引起焦虑以及偏执性格的形成,甚至导致躯体化症状的产生.既往的研究证实[7,8],医学院校学生的业余生活较为单调,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团体活动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较低,而且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参与社会活动,导致学生社交及沟通能力差,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研究显示90后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集中,其中与学习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交往不足等原因有关,因此在对90后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通过有目的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9],使医学生积极地对待人生,不断地提升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及社会活动,增加学生与周围人群及社会交往沟通的机会及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和人生态度,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能够充满自信、热情地学习和生活[10].不断提高90后医学生的面向未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最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参考文献]

[1]唐军栋,李秀玲.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88-689.

[2]沈晓丽,李晓红,秦浩,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95-3297.

[3]翟爱玲,李珍华,崔爱环,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40-141.

[4]马迎教,许建国,林健燕,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关系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21-522.

[5]张付全,唐秋萍,邓云龙,等.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3-65.

[6]许传志,孙艳春,等.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3):249-251.

[7]余毅震,黄艳,李俊杰,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3,17(3):214-215.

[8]左川,曾静,黄慧,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18-1120.

[9]边藏丽,王恺斌.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142-144.

[10]李雅妮,周颖华,吴均林,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

(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