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培养

点赞:20491 浏览:934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亦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等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因此,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挖掘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加强对学生人格熏陶

青少年学生往往崇拜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教师要广泛收集资料,用丰富的史实,加以栩栩如生的描述,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讲司马迁时着重强调他不畏挫折,积极进取,受辱后著千古名作《史记》,使自己的人格升华.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磨难,在挫折面前要积极进取,永不言弃.因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在学习中,我们还能领略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优秀的品质.更有南宋文天祥面对酷刑,毫不畏惧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坚贞;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探索精神;杜工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爱憎分明等这些无不显示着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多多挖掘,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让学生懂得只有怎么写作于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热爱和平和自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历史的功能,就是塑造这样的人.在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学生可以感悟人生,自觉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二、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学中,教师本身所显示出来的健全的人格很关键,教师的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为人师表就是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充分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历史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雕塑家.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做学生人格的雕塑家,首先应铸造教师的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上,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一个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以无尽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促成孩子健康人格的升华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能力,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很深的感染,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往往会促进他们形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甚至“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使自己不断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遵纪守法、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思,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扬长避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连续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建塑起优良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