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

点赞:5400 浏览:12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3-0257-02

【关 键 词】精神卫生;监护;人格;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a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留守现象使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1].亲子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但国内外专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一中、长兴县虹星桥中学、温州闹村中学、湖州南浔区练市小学、丽水市缙云长坑小学、温州市洞头县城关二小共6所中小学校,从中抽取800名留守儿童和8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79份,其中留守儿童756名,非留守儿童623名.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281人,隔代监护374人,上代监护49人,同辈监护52人.

1.2方法采用自编“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国修订本)”(简称CPQ)对被试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家庭教育状况(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护人与儿童沟通交流的状况、监护人的家庭教养方式).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见表1,2.

2.2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在留守儿童中,属于单亲监护类型的占37.17%,其中由母亲单独监护的留守儿童占77.22%,是父亲单独监护的3倍多.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单亲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只在“躯体化”和“焦虑”2项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等于2.48,2.91,P值均<0.01),其余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只有“恃强性”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t等于-2.02,P<0.05),其余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在抽取到的留守儿童中,属于上代监护类型的比率最低,占6.48%.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发现,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留守儿童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症状指数”、“痛苦水平”、“阳性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各项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在抽取到的留守儿童中,属于同辈监护类型的占6.88%.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发现,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只在“抑郁”、“恐怖”2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等于2.42,2.05,P值均<0.05).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同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各项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讨论

调查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且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如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较低,而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焦虑感、神经过敏感性较高.相比而言,单亲监护和同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差异较小.结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结果[4],笔者认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关:一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内容狭窄,50.89%的隔代监护和24.49%的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只涉及儿童的生活,对儿童的学习和品德等方面较少关心.进一步调查发现,隔代监护人中68.98%是农民,学历层次普遍很低(51.09%为小学学历,35.60%为初中学历),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又由于年岁较大,力不从心,对儿童的个性、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无精力管教.二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在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方面存在沟通交流不足和对儿童情绪情感接纳不够等问题,如53.35%的隔代监护人和50.00%的上代监护人平时不能倾听儿童的烦恼,导致能主动向监护人倾诉的留守儿童也较少(隔代监护为14.21%,上代监护为14.29%),而19.30%的隔代监护儿童和24.49%的上代监护儿童有了烦恼选择沉默忍受.在与留守儿童的访谈中发现,90%上代监护儿童有寄人篱下的感觉,遇到烦恼容易选择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三是2种监护人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如隔代监护人较多采取溺爱、迁就,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管不问的教养方式.

4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2]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94-301.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32.

[4]高亚兵,彭文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241-242.

(收稿日期:200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