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应对信用风险

点赞:13724 浏览:582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途径.青年弱势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贫困大学生,和其它青年弱势群体不同的是大学生的贫困是阶段性的,这种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大学生就读期间,随着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贫困状况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使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符合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举步维艰.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等法制手段.

[关 键 词]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立法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5-138-2

一、浅析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其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于2000年.申请总额度的上限为每生每年6000元,申请人数的比例不能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国家助学贷款受到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许多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求学路上得到了经济保障.

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表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的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如此高的不良还贷率,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使用虚检测的家庭贫困证明,以达到取得国家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方式的目的.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的差异,各个区域对贫困认定标准不一致,给高校认定贫困学生造成困难.同时,许多贷款学生在毕业前与银行签订的还款确认书中,留存的不属实,毕业后去向填写不正确.这些都导致无法与贷款学生及时联系和催缴贷款,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不良影响.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作用:

是党、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是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换届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社会保障机制.

二、随着助学贷款的发放出现的信用风险

随着大学生助学贷款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发放的广泛性,不少人钻了政策的空子,使得我国的助学贷款信用已成为银行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现阶段,在我国的个人信用意识缺乏、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还未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开办此项业务面临相当大的信用风险.助学贷款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还款情况不确定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借款学生现阶段没有支付能力而且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发放的,也就是说贷款对象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贷款期限较长,银行资金收回周期长.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状况并不稳定,面对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许多贫困生毕业后因就业困难或就业不佳而根本无力偿还贷款;而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淡薄和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更加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的信用贷款,此项业务因为社会效应和政策因素导致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执行,面对违约风险较大的贫困学生,银行没有很有效的方式来规避违约的发生.结果就会形成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风险的不对称.银行也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得以生存的前提.助学贷款一旦发生呆坏账,银行收回贷款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贷款本金.这就会挫伤银行的放贷积极性.银行没有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动力,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出于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则肯定会依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就会想办法规避风险,就有可能会逐渐降低助学贷款的规模甚至不提供助学贷款,会给助学贷款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应对信用风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高校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根据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水平和国民基本素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现集中对策来给予我国教育助学贷款体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强化学生信用意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根本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建立道思想层面的保障.在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按期还款,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不仅是解决助学贷款风险的根本方法,更是解决助学贷款信用问题的治本之策.增加信用意识还要利用好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威慑力.对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其收录了基本信息形成信用记录,该记录将长期影响该贷款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贷款学生毕业后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了工资等结算账户,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可以寻其下落,从制度上解除经办银行的后顾之忧.可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在帮助借款学生积累个人信誉财富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养成及时还款的守信行为,也有助于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更有助于整个社会养成良好的诚信风气.

(二)提高贷款学生就业质量,增加借款学生毕业后收入许多学生贷款拖欠不还,并不是主观上不想还,而是确实无力偿还.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有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并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们和一些低学历甚至是没有学历的人去竞争工作,而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收入普遍偏低,而且工作不稳定.据四川省农行统计,大学毕业生未按期还贷率为56%,而其中的45%则是因为就业困难带来还贷能力不足导致的,许多学生因为收入不稳定,无积蓄等导致无力偿还贷款,为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按期还款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但这个工作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

(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一是建立守约的奖励机制.对按期还款的学生,国家和银行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如银行在利率方面进行一定的优惠措施,考虑还款折扣或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奖励;在国家个人信用系统上,对其进行标注,以后该生在其他贷款中也可以优先考虑.二是建立违约的惩罚机制.与奖励机制配套的还要建立违约的惩罚机制,对不按期还款的学生,记入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黑名单,将其姓名、号及违约行为,定期进行媒体公开和网络的查询.具体措施还包括:对确有偿还能力却拒不还款的学生,取消优惠利率,按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追缴其贷款本息;对信用等级低于警戒线的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网及时公布,提出警告.

(四)加强学校监督,提高助学贷款的偿还率

学校必须对贷款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将贷款情况载入学生档案,对贷款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及时跟踪,及时反馈给银行.班主任、辅导员主动对贷款学生及时跟踪,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于在校读书的学生,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贷款必还的观念;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贷款一定要让用人单位了解,和用人单位一起监督学生,这样会大大提高助学贷款的偿还率.

(五)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

在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中,政府应完善公益性的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基金,将国家助学贷款转变为国家信用形式.这有利于规范政府与银行的关系,有利于拓展银行的中间业务,也有利于构建助学贷款的市场运作体系.国家助学贷款基金来源可以多样化,主要渠道包括:政府拨款、筹集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基金增值及其他渠道.此外,也可以设立社会捐资助学资金.社会捐资助学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募集的资金,也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等方式向社会融资.这种方式已经在部分城市推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一旦建立,这部分社会捐资助学资金也可以纳入其中进行管理.

总之,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立法的前提下,用法律规范银行和学校的相关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法律约束,将会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走出困境,打开良性循环的局面.

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审核、发放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5]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6]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青年研究,2002,(2).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通知[Z].2004

作者简介:陈明月(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贫困助学工作和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统计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