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科技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点赞:28794 浏览:1325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陈刚(1983-),男,助教,硕士,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学工作.

田合超(1982-),男,讲师,硕士,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学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求的已经不再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也逐渐成为考量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重要指标,同时,当代大学生取向日趋多元化,创新思维活跃,原有的课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制造出12000米的深井钻机,更实现了“嫦娥奔月”的伟大壮举,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普遍不高,实际应用价值较低,成果产出孵化程度也比较差,这也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软肋.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方法途径

引言

当代大学生群体年龄构成中,90后大学生已成为其中的主力军.针对9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培养需求多元化、思维异常活跃的特性,单一的课堂书本教育已缺乏吸引力,这个群体更多的追求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勇于尝试,乐于在动手过程中动脑,将课堂知识融合在实践操作中去巩固和加深.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给予当代大学生很好的动手动脑的条件和基础,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不高原因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难以保证,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育和过程优化中出现了较多被忽略的问题和因素,而这些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和因素又恰恰是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方面.

1、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政策上欠缺,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不健全

当今,部分高校尤其是文科类院校对于科技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缺乏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其对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雷声大,雨点小”,既没有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更没有健全的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大学生科技创新成为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可看不可做.

2、院系之间交流合作欠缺,难以做到点面结合,难以有效整合学生科技创新资源

高校内部院系较多,各个院系也具有其办学发展的优势力量.各个院系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具备专业内优质的师资、独有的实验室设备及丰富的学生创新思路.单一院系科技创新的基础无论多么厚实和牢固都不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注意加强院系间的交流协作,共享优质资源,加强名师的指导,开拓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才能形成点面的结合.创新面的扩大推动了创新点质量的提高,创新点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创新面的扩大.

3、第一课堂给予大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课堂依然采用的是一种知识灌输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90后的大学生在结束了高中的繁重学习任务之后已经越来越厌倦这种教学方式,甚至个别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课堂厌倦症,旷课、逃课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教师仅仅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恹恹欲睡,师生互动少,课堂沉闷,学生也只是机械性的做笔记,如此教学谈何启迪学生思维的发散?陈旧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是导致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的重要原因.

4、学生科技创新师资匮乏,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目前,部分高校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不太重视,积极性不高,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没有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创新目标不明确,项目实际应用价值不高,项目中断现象比较严重,这也严重打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消耗殆尽.

5、学生科技创新目标缺乏“自下而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较少,科技创新活动基本依托国家、省市或学校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学生更多的时候是接到通知,然后参加此类竞赛活动,依据竞赛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相关方面的准备.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流程完全变成了“由上到下”的被动式参赛,参赛内容固化,作品无新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与自主动手的意识.

提高大学生科技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6.实验室开放程度低,设备利用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对大学生的开放程度比较低,设备利用度不够.尤其是周六、周日、检测期或晚上等时间,实验室大门紧锁,很多设备闲置,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验设备的利用度不够,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不足.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如设备精密度高易损坏、师资不好调配、学生安全等.

7.团队组建模式单一,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断层现象严重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组建的过程中,单一的依靠本专业、本年级同学进行组队的现象比较多,而一个项目的完成所需的知识是全方位的,知识涉及面也比较广,项目也不单单是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项目的再优化也需要较长的后期完善过程,在此过程若有学生毕业,项目的延续及再优化就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

8、科技创新资金来源困难,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或者院系很难有效的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资金的来源,即使是获得了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也难以实现资金持续的常态化配置,资金短缺致使场地和实验设备得不到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阵地的缺失及科技氛围的冷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9、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为社会财富效率低

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较多,其中不乏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高质量成果.但因为实用价值、转化渠道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高校不得不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止步于竞赛获奖,止步于专利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一种摆设,极大了浪费了创新资源.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将其成功的孵化为社会财富才可能发挥科技创新便民强国的巨大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明确创新政策,强化落实,健全创新培养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政策应从目标设置、组织流程、激励机制应等几个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和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使得指导教师和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有章可循,以此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的发展.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应贯穿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同步进行.

加强院系科技创新交流,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各个院系之间应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有效的沟通交流,优势互补,共享实验资源,加强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并安排专业教师队伍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展现自我科技创新的优势力量.

3、注重第一课堂启发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推动作用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多注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自主思考空间,同时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学生第二课堂,要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竞赛活动,注重引导参加实践,将理论知识也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合理、高效过程教育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多方位解决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现状

首先,引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制”,从模式和责任角度给予学生创新以优厚的创新师资力量;其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作为教师工作量来进行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再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引入毕业论文,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和学生精力的投入.

落实实验室开放制度,合理调配实验师资,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没有实验室教师的现场指导,实验室全面针对本科生开放目前来看基本不可能,实验仪器精密度,实验设备危险性都不容忽略.通过合理调配实验室教师师资,以确保实验室开放时有教师现场指导,实验质量和实验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


多专业年级组队,保证项目质量和延续性

多专业的大学生组队使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层次全面化,创新思维多元化;同时高低年级混合组队有利于项目的稳定持续和再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持续再优化过程也是创新项目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依托院系,多渠道筹措大学生创新资金

首先,鼓励有条件的院系在经费上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支持;其次,多方联系友好合作单位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企业资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最后,有条件的院系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比较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适当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这样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提供给大学生充足的实践动手动脑的机会.

8、依托大学生科技节和学生社团,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院系可通过举办科技节相关活动,使广大学生成为既有科学理念又有科学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各院系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在“科技节”这个平台上,以普及性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水平竞赛为牵引,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依托,以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优秀创新团队为骨干,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条件,促进学生参与并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节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内容丰富多彩,化工设计大赛、电子制作大赛、校园DV大赛、辩论赛、金工作品展、学生科技作品展、科技图片展、科普电影展以及科技知识讲座,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各学院科技节的特色项目,并为全国性的挑战杯大赛、智能汽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做选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热情.

9、找准创新方向,依托大学科技园、科技局、企业等方面,全力促成创新成果的孵化

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利用网络、书刊论文、教师和企业单位等资源多方查询,找准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依托高校的产学研机构(大学科技园)、单位和企业等主体,积极联系或邀请该部分主体来校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价值评估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做出准确的社会应用价值评估,同时将有潜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

综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高校或院系的“产学研”优势,依赖于合理、高效地过程教育和过程优化,依赖于以创新为主线,创新点质量提高和创新面的扩大相互良性作用的“线点面”的结合.(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