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儿科,另有门道

点赞:4190 浏览:14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饮食不节、感染风寒、发烧咳嗽、湿疹过敏等这些常见的“小病”,往往困扰了孩子,折腾了大人.儿童是健康成长的特殊阶段,其诊治理念和方法也自然应该不同.

小儿挑食厌食

――适当饿饿小宝贝

【挑食宝宝】

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宝贝疙瘩.你看看东邻居老李家,爷爷奶奶围在桌子边正央求,“牛牛,小祖宗,你再吃一口吧,这个有营养”;再看看西隔壁老张家,姥姥姥爷端着饭碗追,“小莉,小姑奶奶,你再来一勺,把这个吃了给你写新玩具”.孩子们呢,遇到顺口的可劲儿吃个够,遇到不顺口的懒得张嘴.所以一方面某方面营养和热量过剩,严重超重;另一方面厌食挑食,营养失衡.

全国著名中医师武国忠先生告诉大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换句话说,就是别娇生惯养.别让孩子吃得太多,穿得太暖,适当地冻着点儿和适当地饿着点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中医的儿科理论认为,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过去的老前辈讲,小儿病就是“二太病”.即太阴脾的消化病和太阴肺的风寒症.小儿“三分饥”原则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有三分余地.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不易患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小儿元阳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三分寒”的本义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冻,而是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也就不易患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病,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家里养过宠物的朋友,可以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小动物吃饱了以后,多一口它都不吃,如果你再给它,它拿爪子盖上,好像它在说:“别动,这东西是我的,虽然我现在不饿,但我可以把它藏起来明天吃!”这是动物的一种先天本能,吃饱后多一口也不吃.对于小孩来说,他不想吃也是一种先天表现.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饭,等他喊饿的时候,再喂他吃.

小儿发热

――不发烧长不大

【发热宝宝】

苏女士的女儿甜甜是顺产,出生后一切正常,非常可爱.可三个月大时,甜甜突然发热了,呼哧呼哧地,苏女士夫妇俩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赶紧去医院,一针把热退下来了,结果没两天小孩起了一身疹子.这时苏女士的婆婆从乡下赶来城里看孩子,说甜甜这是要长心眼了,热一阵没事,看不看医生都行.苏女士觉得婆婆的话不可信,可医院的退烧方法效果又不佳,这个怎么办?

中医看儿科,另有门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武国忠医师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上面这个病例,就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隋唐时期医家巢元方的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民间也有小孩发一次烧就是长一次脑子的说法.其实,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正所谓,不发烧长不大.临床上很多孩子,变蒸发烧后,确实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

“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武国忠医师以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超链接】

两种发热,如何区分?

生理性发热的特点: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处置方法]孩子“变蒸”情况下,建议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因为此时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

病理性发热的特点: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也发热、手脚冰凉,此时基本上属于病理性发热了.病理性发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风寒,二是食积,就是上文所说的“二太病”.

[处置方法]很多有经验的老前辈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法,叫“母婴同治”.即对于正在吃母乳的婴儿,让妈妈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通过乳汁传导给孩子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小儿哮喘

――散去寒湿自有功

【咳喘宝宝】

王女士的女儿佳佳从一岁半上幼儿园以后,很容易上感(上呼吸道感染),一上感,就咳嗽,咳嗽以后咳喽咳喽就喘上了,每次都是吃些消炎药.虽然慢慢好了,但上感越来越频繁,咳喘越来越重.医生这次给开了顺尔宁.吃了一个月,药没有停,佳佳的咳喘就又发作了,而且症状更厉害,王女士非常着急.无奈之下,带女儿去看中医.中医师根据咳嗽剧烈、流点清鼻涕、似乎有些发低烧这三个典型症状,开了药方:炙麻黄、甜杏仁、石骨、甘草、荆芥、金银花、连翘、干姜、五味子,一共九味药,共两服.中午12点半,佳佳喝了半服药,30分钟后就不喘了,安然入睡.晚上在喝完半剂药后,就基本不咳了,第二天佳佳喝完药后,高兴的上幼儿园去了.

武国忠医师认为,这个病例中医师抓住了三个要点:剧烈咳嗽、鼻流清涕、伴随低烧,低烧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咳嗽、清涕表明体内有寒湿的表现.这个方子在《伤寒论》中叫“麻杏石甘汤”,是治疗湿病的主要方剂.此方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干姜、五味子是仲景先师治疗咳喘的圣药.加上金银花、连翘和荆芥可以把体内的寒湿之邪表散出去.

很多人看到这个小方后,怀着急切的心情问,“这个药方实在太好了,可怎么不说明一下这药方剂量呢,”对于这个问题,不是医生保守,而是中医要讲究辨证论治,抓住主症后才能开具处方.如果大家对这一个验方感兴趣,可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开方,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小儿湿疹

――皮肤激素不可滥用

【湿疹宝宝】

儿童湿疹是常见病,年轻妈妈陈女士就正为女儿彤彤的湿疹病发愁呢.第一次看到女儿脸上、手上、耳朵上出像癣一样的皮屑,圆圆的一块一块,陈女士紧张得要命.到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轻描淡写地说:“哦,是干性湿疹.”给开了肤乐霜两支.陈女士本想咨询原因,但医生简单一句,原因不明,就给打发了.肤乐霜还真管用,一涂上,彤彤的湿疹马上就好了,但不除根,老犯,最后湿疹变成了经常烂耳根.烦忧之际,陈女士经朋友介绍从老中医处讨得一个小偏方,据说治小儿湿疹特有效.方子非常简单,抓一把薏米、一把红豆(或称赤小豆),煮开30分钟,喝汤,能吃豆更好.结果彤彤只喝了三天,湿疹症状就全部消失了,基本就不用肤乐霜了.

武国忠医师告诉我们,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人的一种变态反应,也就是老百姓俗话说的过敏.中医认为,湿疹不论是干性还是湿性的,皆以湿邪为主,是体内湿邪向外散发的一个过程.不管激素抑制湿疹出来,还是薏米红豆祛湿,让孩子将体内的湿气尿出去,都可以达到治疗湿疹的作用.但激素有副作用,不能长期用,薏米红豆是食品,就没有这种担忧了.

此外,激素类药物往往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不能彻底根治,如上面提到的肤乐霜,而薏米红豆汤祛湿的同时,如果能够配合扶阳解表的药物一起使用,同时有针对性的健脾,湿疹应该就可以根除了.因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脏器,小儿脾脏的功能强大了,水湿就能够正常代谢了.

【超链接】

照顾孩子别尿裤子

由本病例联想到上一个病例,其实小儿哮喘和小儿湿疹往往同属一个病因,用辛温的药物来祛除体内的寒湿,能很快缓解症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小孩喝完红豆薏米汤,利尿,小孩会30分钟左右尿一泡尿,会尿3-4次,小心照顾孩子、尤其是小的孩子,别尿了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