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正常息访”现象的哲学

点赞:6135 浏览:214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推进,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由于不断地转方式、调结构,涉及老百姓的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稳定不断考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面对不断出现的信访问题,有些地方的信访工作却开始走捷径甚至走样,五花八门的“非正常息访”现象不断出现.特别是在敏感时期,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免费旅游、住宾馆等高成本“截访”层出不穷.但是用高成本换来的不是长久的稳定反倒是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又激发了新的矛盾,反反复复的与截访不得不引人深思.

【关 键 词 】非正常息访;现象;哲学思考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按照《信访条例》第一章第三条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怎么写作.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但是,在条例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却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非正常息访”现象,在众多的措施中尤为抢手的是“用钱换稳定”.特别是每逢期间或是重大事件敏感时期,信访问题也进入频发期,由之引发的人盯人、陪吃喝、塞“红包”、强旅游、住宾馆、办学习等“非正常息访”现象也进入活跃期.

一、“非正常息访”现象的现状

1.“非正常息访”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现代社会交通、信息、通讯高度发达,使得信访的渠道和形式多样化,从而引发了息访形式的多样化.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非正常息访现象”,目前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花钱写稳定息访.由于信访事件多发生在敏感时期,所以部分政府采用所谓见效快的息访方式.软措施就是一到敏感时期各基层单位就开始给领导干部分任务定责任,到处设机关、布眼线,使信访人走不出家门、进不去车站,或者采用“头痛医头”的办法,临时给点钱,暂时写稳定;硬措施就是直接想法限制信访人的自由,不惜代价外出旅游、住宾馆、搞培训让者没有时间和机会.无论是软还是硬无不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二是用时间推迟法息访.有些地方官员潜意识中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信访人的诉求无论能否解决均用“口头承诺”,给信访人吊胃口让其抱着希望等,实则拖延的办法把问题留给下一任,特别是对于一些涉诉信访面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一再推迟不兑现;还有一些地方对于信访人的要求能解决,不是一次性解决而是“紧找勤给,慢找不给”;再就是在敏感时期给点,过后又不闻不问.

2.“非正常息访”现象滋生的社会隐患

无论是用钱息访还是用时间息访,都不能算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信访问题宜解不宜结,用不正当的息访方式除了不能实现执政为民的怎么写作宗旨,还会滋生社会隐患.

一是老问题没解决,新矛盾又激发,动摇了执政之基.一些地方把者送学习、送旅游、住宾馆,为的只是渡过敏感期,躲过“一票否决”.这种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来换取稳定的做法,反而会激化信访者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矛盾,从而引发新的或者更多的.更为严重的是,国家允许信访本意是为了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现在却将群体、越级看成是不稳定因素,在不断的花钱维稳的过程中损害了信访民众的基本权利,撼动了党的执政之基.群众一旦失去对寻找公平正义的信心,失去对党政部门的认同,难免会暴发大范围的群体事件.

二是不可避免滋生了部分“信访专业户”.花钱维稳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信访民众的力度和执政者对“一票否决”的害怕程度.信访民众一旦抓住政府和执政官员的“软肋”势必会提高信访民众的和对结果的期望值,某种程度上鼓励了“信访专业户和钉子户”的产生,它不利于建立处理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对信访问题的解决.

三是淡化了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从执政官员的角度看,一些干部必然会认为,既然可以用钱来换取稳定,者无非就是图眼前小利,没有必要去深入解决让人头疼的“疑难杂症”.还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一些矛盾是上任留下来的,到了自己这一任也不想去碰它,顶多花点钱先稳住再说,反正自己是有任期的,拖过几年就走人.这样执政官员工作中必然会出现浮躁情绪,淡化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 “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四是无法真正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应该看到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推动体制健全、推动社会改革的必经过程.如果一味地为了维稳而维稳,必会形成一种检测象,它不利于真正了解基层的情况,影响国家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形成和调整,有可能会遗误在党和国家在体制层面解决引发信访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最佳时机.


二、“非正常息访”现象的成因分析

关于“非正常息访”现象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信访形势的复杂化导致息访形式的多样化、过激化

信访问题的形成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体,从外因来看世界局势仍不稳定,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我国的图谋从未改变,并不断炒作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议题,以利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制造对我国社会稳定不利的因素.从内因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温饱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分配体系的调整,引起了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社会矛盾多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导致职工下岗、农民工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劳资、合同、债权债务纠纷等新矛盾不断出现,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老问题依然存在,从而导致涉及群众的信访问题不断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激或偏激的“非正常息访”现象.

2.“一票否决”的信访机制,歪曲了官与民的权力法理关系

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委会上说:“要心系群众、怎么写作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但是,由于“一票否决”的信访体制如一把利剑悬在每位地方官员的头上,使得很多的官员不得不去考虑如何先把“乌纱帽”戴牢,致使工作的出发点发生了转移,由保民生到保乌纱.“一票否决”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只看表面,不看本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论是关于用地还是拆迁或是其他方面的信访,由于人所处的位置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反映的问题难免有个人情绪和私心.而仅凭人的信访内容和是否越级来否定一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未免有点残忍.从民众的角度看,基层政府为了应对“一票否决”的政策,不得不采用一些“非正常息访”的手段,从而堵死了者的诉求渠道,由此可能产生强烈的绝望情绪并导致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一票否决”的信访机制在迫使基层政府解决某些信访问题的同时也使基层政府和干部为了不被“否决”而不得以采取非正常息访手段,更为严重的是,由“一票否决”所产生的问题还有害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有损政府的公信力,有害于国家体制的稳定和发展,从而歪曲了官与民之间的权力法理关系.

3、应对“非正常信访”的法律模糊性,导致“非正常息访”现象的蔓延

在基层政府开展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缠访”现象,但是工作中如何界定什么是正常信访和非正常信访还存有一定的模糊性,对于一些缺少法律层面保护伞的信访问题,迫于各方压力使得基层政府和官员,不得不采取保守的息访方式,某种程度上使得“非正常息访”现象得以蔓延.

三、如何在新形势下遏制“非正常息访”现象的蔓延

1.转变地方政府的执政观念,树立正确的信访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对于基层官员来说,家长式的执政思维必须转变.一要充分重视群众工作.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经济发展好就做好了群众工作,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真正需求,正如所要求的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不断前进.”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各级官员应转变权力观念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把为民解忧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摒除一心升迁,要官不要民,工作只为政绩的浮躁心理.三要树立正确的信访观.各级官员要正确看待信访问题和信访民众,要把群众看作“自家人”,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对的群众多一些理解和同情,本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帮就帮,能解决一些问题就解决一些问题,不能看到的群众就 “排斥”,能哄就哄、能推则推.

2.建立完善信访新机制

信访难题,不能简单的“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必须从机制上完善,从根源上解决.一要完善信访立法,以法治代治.进一步法改革,通过完善立法来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把群众之间或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引向正规的司法渠道.二要建立科学的惩治体制.目前的信访责任追究制存有太大的缺陷,仅“一票否决”和“进京量”问题就助长了不少的非正常息访现象的发生.要解决信访问题,首先要给地方政府减压,把地方官员从“一票否决”的紧箍咒中解放出来,给予信访机关真正解决问题的权力,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协调机构存在.三要建立畅通的信访渠道,科学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信访问题宜疏不宜堵,各级政府要主动变“”为“下访”,让民众的意愿有处表达,能够表达.切实增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建立可行的调解体系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者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调解工作的作用.

3.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减少信访问题,杜绝“非正常息访”现象的发生

遏制“非正常息访”现象的发生,关键要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信访问题的产生.一要建立健全“从民所愿”的领导机制.对于百姓而言政府是百姓的“青天”和“靠山”,政府的工作是不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是不是“执政为民”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要让老百姓信服就要“从民所愿”.二要健全公平正义、公开公正、透明实效的办事机制.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由此可见,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归根结底还是某种利益矛盾,它的解决需要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公正的社会生活只能通过基本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中国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地方政府作为党的一级“窗口”政府直接工作对象就是老百姓,只有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正义,建立完善的办事机制才能保证生活在不同位置上的人们都能够受到公正的对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的产生.三要扩大制度,加大基层自治的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进一步健全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扩大人民群众的权力来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群众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综合治理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 选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7.

[2] 王培芝, 王凤青. 群众工作运行机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朱贵莲,女,山东枣庄人,现任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委老副局长,现就读于山东省委党校,为2008级专业理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