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26例的临床体会

点赞:33714 浏览:1562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痛风患者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可予嘌呤醇100 mg,每日3次口服或用秋水仙碱1 mg,每日2次口服.中医辨证治疗,采用自拟经验方.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多数患者次日即感疼痛减轻,1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经临床观察6个月,临床治愈1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88.5%.结论:痛风患者采用本自拟经验方结合嘌呤醇或秋水仙碱治疗,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26例的临床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痛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72-02

西医认为痛风是长期饮酒,食用含嘌呤较多的海产品及食物,产生了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脚跖趾及腕关节的剧痛,治疗多为口服嘌呤醇、秋水仙碱,但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1].中医认为痛风是痹症,系属湿热痹,应清热利湿,通痹,在临床辨证施治[2].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痛风患者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46岁,平均35.2岁.因反复左右脚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不能触摸刮痛,多于夜间发作,外院诊断为痛风,给予嘌呤醇、抗生素治疗3~4 d后症状缓解后,痛风再次发作,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1.2 诊断

西医诊断:痛风急性发作,痛风石,高血压.中医诊断:痹症(湿热痹).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可予嘌呤醇100 mg,每日3次口服或用秋水仙碱1 mg,每日2次口服,但毒副作用大,表现为胃肠道、肌肉、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脱发、皮疹、发热、肝肾损害.

中医辨证治疗:患者系属湿热痹,应清热利湿,通痹.自拟经验方:冬瓜皮25 g、土苓25 g、土苓皮25 g、桑白皮20 g、大腹皮25 g、苡米30 g、车前子20 g、牛膝15 g、灵仙25 g、云苓20 g、猪苓25 g,每日2~3次口服,每次温服100 ml,腕关节痛加桂枝20 g,脚跖趾痛加乳香20 g,没药20 g.

1.4疗效判断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2.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多数患者次日即感疼痛减轻,1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经临床观察6个月,临床治愈1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88.5%.

3讨论

痛风是一组尿酸血症代谢异常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或其他结缔组织中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以及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等.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妇女,沿海地区患病率高于内地,近几年痛风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因此无根治办法,现行的治疗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2].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中的尿酸值变化受饮食习惯、体重、性别、种族、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影响,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人体体温在37℃时,血中尿酸饱和值为416.36 μmol/L,超过此饱和点,尿酸盐呈饱和状态,渐渐会有针状晶体析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饮酒有关,少食用含嘌呤多的海产品,少饮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减少痛风的发病率.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嘌呤醇、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的方法,痛风发作24 h内服用疗效最佳,但有80%的患者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毒副作用,一旦症状减轻即可停服或逐渐减量.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关键在于寻找和纠正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如肥胖、饮酒、高嘌呤饮食及药物等,用药剂量均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法,可避免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大多数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


痛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古医籍《格致余论》、《医学正传》、《张氏医通》等也曾有痛风的病名出现,系指关节疼痛日久的痛痹及疼痛走注不定的风痹[3].本病多因平素进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畅,以致局部灼热红肿,功能障碍,甚则气滞血瘀、络脉阻塞而致关节畸形.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十分典型,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数而有力,主要表现为湿热内蕴.治法为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散合白虎汤加减.后期久痹入络,瘀血凝滞,络脉阻塞,关节肥厚、畸形、僵硬,活动渐受限制,治疗除了利湿通络,还必须佐以活血祛瘀.本验方中冬瓜皮、土苓、土苓皮、苡米等具有清热利湿,通痹之法,以利小便,方能排除尿酸.

中西医治疗的同时还要兼顾非药物治疗,例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有效措施,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因此痛风患者严格禁酒、烟,尤其是啤酒、茶水、豆制品、动物内脏、海产品;平时多饮水,以利于尿酸排出,每日饮水在2 000 ml以上;避免受凉、受潮、过于疲劳、穿鞋太紧.

[参考文献]

[1]刘淑敏.痛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J].四川中医,2001,19(6):36.

[2]马剑颖.痛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2,23(6):40-41.

[3]江安达.浅谈痛风的中医治疗[J].新中医,1999,31(9):54.

(收稿日期:200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