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林立”的中国式儿童诊疗

点赞:25905 浏览:1188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5月9日上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输液大厅内塞满了挂着吊瓶的“小病号”,输液大厅最里面的50多个坐椅,坐满了几个月大的婴儿到10岁左右的儿童.“孩子这两天热伤风,怕她发烧转成肺炎啥的,输液好得快一些.”一个抱着女儿的妈妈说.因挂吊瓶的患儿太多,她的娃娃被“挤”到了大厅外的走廊上.

看着大厅里“吊瓶林立”的景象,值班护士很无奈.“现在不是流感季节,多数孩子输液是因为诱发了各种炎症.”她说,“我们也建议妈妈们不用输液,可很多时候实在是劝不动.”济南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科主任也说:“一个月输液的患儿有五六百人.一些小医院的小儿科,一天至少要输60多瓶.”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医疗输液每年平均100多亿瓶.两年前,这项“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8个吊瓶”的统计曾让人震惊,因为这个数据远高于国际上两到三瓶的平均水平.

被盲目依赖的快速疗法

“孩子小,难受又不会说话,怕他受罪,就想让他能快点好.”在山大齐鲁儿童医院,一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刚8个月大,得了感冒.“很多家长都以为输液好得快,孩子一生病,就要求给其输液,最多时一天能有七八十个孩子输液.”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护士小尚说.几天前,有个3岁的小女孩只是嗓子疼,医生不建议输液,但应她妈妈的要求,还是输了一瓶青霉素.

“吊瓶林立”的中国式儿童诊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科护士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刚来医院时是普通感冒,输了几天液,反而变成了肺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明月说,有个3岁男孩来时已得了肺炎.其实,他原来只是普通感冒、咳嗽,在别家医院输了3天液,输液期间被传染,感冒更厉害了,最后发展成肺炎.“我国以前一直依靠中医治疗,但引进西医后,由于其治疗速度快,人们便开始盲目依赖输液这种快速疗法.”王明月说.

“吊瓶热”背后死亡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烧后打吊瓶,药里会有激素、抗生素,能很快退烧;但抗生素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很快又会烧回去.”王明月说,常用抗生素对儿童身体危害较大,甚至会危及性命.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不乏儿童.

常使用抗生素还会产生耐药性.王明月说:“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缘故,有很多儿童本来吃药能治好的病,现在却不得不输液;本来青霉素能治好的病,现在得用头孢.”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儿童的抵抗力下降.抗生素本身也有很多副作用,王明月说:“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等对肝、肾脏都有影响,有时打着吊瓶却想吐,就是抗生素刺激胃所导致的.”

利益驱使下的过度诊疗

济南军区总医院儿科主任白晓玲回忆,上世纪80年代,打吊瓶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到90年代就不断有妈妈“要求”医生,希望用见效“快”一点儿的药.就是从那时起,“吊瓶林立”的现象在医院里越来越多.“在欧美等国,孩子高烧39℃以上两天,父母才会带孩子打吊瓶.”白晓玲说,自己在美国从没见过这种到处都输液的场景.“打点滴在我们这里的泛滥,很多是受某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总想尽可能接受更彻底的治疗,而打吊瓶看上去比吃药先进.”

其实,很多药物都便宜,疗效也好.王明月说,感冒分因病毒引起的和细菌引起的,前者不用打抗生素.如果孩子感冒或有炎症,要先多喝水,吃些儿童的应急药.若迟迟不好,再到医院进行血象检查.

不少专家认为,谋求经济利益也是医院输液泛滥的重要原因,这种被称为“以药养医”的问题正推动“吊瓶”现象愈演愈烈.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主任委员、齐鲁医院儿科主任王玉玮说,有的医院和医生很少向患儿母亲普及“孩子感冒能不治自愈”的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驱使下过度诊疗,也加深了病人的错误观念.“有的医生为拿回扣,还专门拿患儿‘开刀’.”她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表明了国家整治抗生素滥用的决心.但实施前景如何,很多医生并不乐观,至少短时期内,“吊瓶大国”的现状仍将持续.

(摘自《都市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