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策略

点赞:18774 浏览:824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项较新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在指出教学设计能力的意义的同时深入探析了影响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 键 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策略

一、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中小学教师仍存在着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表现,众多教学能力不足中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是基础性和关键的.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计是旨在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修正教学方案的一系列动态的设计过程.[1]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教育性和可行性是良好教学设计的要求.良好的教学设计对于提升综合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校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教学设计能力就是具有先导性作用的一种基本能力.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指出“教学工作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2]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教学设计能力更是一项基础性教学能力,在提升教学效能方面居于关键性的位置.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制于制度环境和教学条件,学校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制度,教学设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也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学问,是受一定的教育观念支配的.教育观念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社会需求日益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更新.教学设计是在满足信息社会对教学效率、效果等急切的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的.[3]21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教师的教育观念应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训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考试、社会实践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及形成各种技能的目标.教的活动是为了引发并巩固学生的学习行为,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课程的整体认知上,把握课程边界和课程定位,充分理解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一些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是基于教科书的,为了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完成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设计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转型,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化处理,并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4]

(三)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认知风格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5]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学情分析,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分析要达成学习目标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障碍,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保持对开展有效教学的自觉性.

(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力,要求教师建立一种大教学方法观,拓宽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视野.现代教学方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这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不仅指课堂教学常用的各种具体方法,而且还指实现某一特定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的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方法,而且还包括了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方法.

三、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1.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必须首先确立综合发展的观念,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所谓综合发展涉及到人的多方面素质,体现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它与过去所提倡的“知识型”、“智能型”等单一型人才目标是不同的.素质教育要求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规划教学任务,统一地考虑教学的“传授”、“发展”、“塑造”功能.这意味着,当代教学论不再认为教学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和训练他们的智慧能力,教学的任务还包括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6]

2.树立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教学观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中心,强调教师权威至上,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学生自由发展.他们都没有认识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只强调了一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另一面的作用,都带有片面性.现代教学理论十分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最优结合.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的现代教学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

教学设计必须以系统的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简单的经验复制,失去教学设计的意义.但目前,许多新手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还存在着重经验轻理论的现象,

调查显示,在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中,选择“受科学的教学理论影响较大的学生仅占23.1%,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的精髓,不具备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意识.[7]进行教学设计要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要看到科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设计观.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方位把握理解课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课程标准的研读,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进行了详细、明确的阐述,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当教师深刻明白一门课程的设置意义,为什么这样设置这门课程,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其教学思路和教学评价的内容等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那么上好一门课也就容易很多,所以作为一名的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四)了解学科相关知识体系,积累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底蕴

支撑教师对一节课进行完整科学设计的知识基础不仅仅只是课本教材的知识体系,因为教材在编写时是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从一门学科的原本完整知识体系中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提取出的知识重新构建的知识,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提前完成了解并学习学科相关知识的工作,知道所教学科的形成、发展历史、学科内涵,形成完整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把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回归到在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去.

(五)关注学情班情,为学习者设计教学

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间的差距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8]教师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所在,而不是盲目的,自以为是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另外,对于整个班级而言,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教学能够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每一个金子都闪闪发光.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24页

[4]王俊.从教科书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0,(4)61―63.

[5]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6]刘宝超等.试论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66―67

[7]李东等.范生教育能力状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8―59

[8]麻彦坤.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09.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