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青少年网络暴力

点赞:4874 浏览:18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青少年不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是网络暴力的制造者.青少年网络暴力形式多样,并呈现多发趋势.如何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给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字:青少年;网络暴力;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在青少年这一脆弱群体和学校特殊环境中,往往网络暴力由受害者同学、朋友等较接近的人施行,对受害人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的同时,也更有可能延伸到网络之外,造成现实的暴力事件.网络暴力往往仅受限于青少年的想象力和网络利用能力,而且有些情况下的受害者,有可能成为其他情况下的加害者,受害者、加害者的角色市场发生转换,造成了问题的进一步复杂性.如何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给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1定义

近年国内学者、媒体对于网络暴力进行了大量研究、报道,但是对于网络暴力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暴力是指通过互联网,对一定的人物、事物匿名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丑化等攻击,并对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隐私权、名誉权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一般由多数人或少数人伪装多个身份发起.网络暴力存在匿名性、隐密性、易扩散的特点,往往难以约束,缺乏监管,同时信息终端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一禁了之.

2青少年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好地预防、发现、应对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一般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包括:信息骚扰,包括发送敌意或威胁信息,发出对抗警示,使用与对方真名相近的网名、纠集同伴发送大量垃圾信息以及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发送死亡威胁等;盗窃,阻止受害者登陆自有账户、冒充受害者辱骂受害者亲属、友人、讲受害者网络形象更改为侮辱性形象等;利用网站,包括建立专门网页侮辱受害者等;发送照片,包括将在浴室、更衣室、厕所等场所拍摄的受害人照片肆意流传;网络,主要是对受害者进行侮辱性,以造成群体压力;发送木马、病毒等;发送图片、视频;造谣.间接暴力主要指施暴者利用第三方达成目的,而第三方往往不知道被利用.这种暴力行为往往利用成年人,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危害更大.具体表现有:挑衅并污蔑受害者违反论坛管理条例导致其被处罚;向受害者父母诬告其网络行为不当;将受害者信息放在、将受害者个人照片、资料放到公开甚至是不良网站上.学校管理层或教师如果发现学生中存在这些行为,即可辨明网络暴力行为的实施或预谋,以及早干预.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根源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拥有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并可以熟练使用.此外,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对网络的渴望更强烈,对新技术的掌握也比成年人快.

网上信息良莠难辨,青少年容易受到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尤为严重的是,网络游戏中大量暴力情节逐渐淡化了学生的是非标准.在网络游戏中,学生们见到的到处是刀光剑影、炮轰鸣和死尸遍地.久之,学生们看到的仿佛不是痛苦,而是痛快,对暴力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憎恨、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甚至是尝试.

由于年龄导致的认知能力局限,许多青少年认识不到网络暴力的实际后果,往往以此取乐.网络暴力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网络暴力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甚至要更多,而一些实施网络暴力的青少年认识不到这一点.现在,动辄兴起的“人肉”搜索似乎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旺盛的精力、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再加上青春期的暴力萌动,使他们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主力军.

此外,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认识问题比较直观、片面,判断是非能力及抵制诱惑能力较低,容易被外界复杂的现象迷惑、干扰,不能正确区分善恶美丑.因此,青少年容易盲目跟风,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终端、软件更新换代快,许多家长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时常落后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导致青少年可以在较为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使用网络.

网络使得在校中小学生们的校外联系更为紧密,学校在放学后的监管上常常有心无力.这些因素使得青少年之间由于取乐、效仿、现实矛盾刺激等采用网络暴力手段,对同学或其他人进行欺凌,并得以迅速传播.


4学校在制止青少年网络暴力中的作用

面对目前的网络暴力势头,一些学校不得不采取措施干预学生上网,比如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要求家长限制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等.但这些措施即显得被动,效果也存在疑问.尤其是对于学生在放学后使用网络的干预,学校更是鞭长莫及.但是,学校管理在这一领域既不能缺位,也不能放松,有关管理手段也并非已经穷尽.总体看,学校应在教育、干预和矫正与救助三个方面多管齐下,有效管理.

制止青少年网络暴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暴力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学校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树立正确的自我观,使他们清醒地了解现实,了解自我,懂得网络社会毕竟是一个虚拟社会而非现实社会,网上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不是真实的自我满足及实现.引导他们走出封闭的虚幻社会,抛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提高他们青年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具体的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浏览信息丰富、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以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网站等.这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挤压不良信息的空间.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开发校园网的德育资源,编纂、下载有关网络道德教育资料,编制道德教育软件,通过校园网开展网上道德教育.

目前,校园内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想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目前学校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德育教师,而德育教师通常只专注于传统道德教育,往往欠缺对目前网络生活的了解.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加大对德育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网络道德教育的职责.及早发现网络暴力苗头,采取行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交往保持监管,通过在微信、、开心网、校园网、校友录、微博与学生相互关注、互为好友等方式,了解学生之间网络行为的动向,及时发现暴力、等不良信息以及谣言、恐吓的传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缘由,如系网络暴力、欺凌所致,应及时干预、制止.对网络暴力加害者予以警示、适当惩戒,对受害者从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救助.对于网络暴力加害者,一经发现,学校与教师应联合家长,对其行为进行训诫,首先要使其认识到,网络上攻击性语言或者传播隐私信息并非仅仅“好玩”,而是能够造成现实的伤害;其次,劝说其明确澄清谣言或公开表示道歉,尽可能挽回其行为造成的伤害;再次,视其态度适当限制其接触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等.对于受害者,学校、家长应尽量予以抚慰,帮其重建自信,向其说明网络上认为造成的对其孤立、围攻,许多情况下都是加害者通过匿名手段造成的检测象.严重情况下,应密切注意受害者可能存在的倾向,采取一切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