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

点赞:5985 浏览:213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授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方法、活动课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 键 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8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近一步实施,在初中历史新课标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开始转变思路,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然而,由于初中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较差,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等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很多时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或是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笔者在这近30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曾获得过成功和认可,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历经了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方法,也在新课改中逐步完善自我,从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一切的经历使笔者充分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多年来,中学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标准,以书面考试为唯一学业评价手段的教育教学方式,几乎成了教学管理和教师们教学的定势的评价行为,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新课程改革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要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放下架子,由传统的知识权威到平等的参与学生研究,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教学方法的转变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特别要求广大教师积极注入情感,与学生能融洽相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师生要相互交心.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笔者的目标是“关爱每一生,奉献每一天”.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及时肯定表扬.历史学科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认识历史,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建议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得到体现.

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即使老师口才再好,如果每节课都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也会厌烦的,笔者进行过历史专题讨论课的尝试.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就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举行一个辩论会.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昂.原来,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了他们伸展心灵的空间.除了这样的辩论会,还可以组织历史剧表演,历史歌曲比赛,历史典故故事会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活动课的设计

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好形式.新课程下的综合探究课可作为活动课来处理.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老师就相当于“导演”.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我们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如在明清八股取士一目中,笔者安排了学生课堂上表演短剧、“看图说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切是让学生看《举子看榜》“看图说史”的活动,学生纷纷发言,有趣的是他们对图中挑担子的小男孩的身份发生了争议,有说是货郎、有说是书童.这个时候不能由他们争个没完没了,要对他们的发言肯定表扬并允许保留各自的意见,然后立即顺势让学生们思考此图整体上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留有悬念又尊重了学生,也不让他们太偏离主题.

我们在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同时不局限单一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活动课有利于创设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中研究探讨,从活动的组织到最后的结果都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处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总之,目前历史课堂教学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在这场改革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会“悄无声息”.为防止类似现象的出现,使新课程改革取得预想的效果,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角色,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指导他们及时转变思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