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书香家庭的构想建议

点赞:18057 浏览:816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农村建立书香家庭,是新时代的新要求,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对农村书香家庭的建设提出了构想和一些建议,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书香家庭家庭教育

现在的农村,已经是正在步入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村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由此,创建农村书香家庭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农村教育方面,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农村孩子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书香家庭的作用.

一、农村书香家庭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

我国历届政府在教育方面投资都很多,而且在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可是在农村家庭教育方面和城市相比,投资仍相对不足.虽然现在农户里确实在由单纯的物质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转移,比如,村里的秧歌表演队、社火、广场舞等,都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但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是缺少了读书的声音,缺少了书香气息,而这恰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所以,政府必须高瞻远瞩,因势利导,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适时地开展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打造一批“书香村”“书香镇”,让农村孩子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让读书不仅仅只是校园的专利,而是家家户户、村村镇镇的特色名片,从而减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所以,县、乡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还应该在农民的精神层面做足文章,大力宣传.一方面积极倡导“书香家庭”建设,设立“书香家庭奖”,通过正面引导,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村级图书室(馆),安排专人管理,设专项资金扶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定期发放家庭教育的文化宣传手册,使家长提高认识,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弯路.同时,建设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广场,也可以结合实际加以考虑和发展.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导

除了政府的举措外,学校的同步引导也十分重要.学校在大量调查访问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譬如设立“家庭教育优胜奖”“文明家庭奖”等,对广大家长在教育中的积极投入进行肯定,对做得好的家庭给予褒奖,从而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更多的付出,有效地配合校内教育,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久而久之,农村家长,就会更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互相攀比的,就不会只是名牌轿车、名牌服装,他们互相探讨的就会是孩子的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自家的小书房等等.

农村书香家庭的构想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家长培训及考核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切实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家庭教育者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1.学生入学,考核家长.考核不是看家长的成绩,而是在考核中,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了解他们在教育中极易产生的误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当然,只要我们形成这样的规章制度,广大农村家长一定会逐渐理解支持并且形成习惯,在孩子入学之前,他们即便是看看和教育相关的书籍,也会有收获.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做,学校应该做,也可以学校和政府联合做;可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在家中指导;可以采用授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多事一议.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办法,无论以谁为主办方,都必须联系农村实际,注意倾听家长的声音,在他们彷徨时,帮他们想办法找出路.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失望甚至绝望时,帮他们点燃希望,寻找教育的契机.把培训做在他们需要时,就会取得应有的效果,也是我们的责任.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村广播站,播报有关教育信息,宣讲教育政策,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动态.

3.举办家庭教育知识比赛和家长读书活动比赛.大力提倡亲子阅读,让家长每天至少陪孩子阅读半小时到一小时,以竞赛和活动的方式激励家长.

二、建设农村“书香家庭”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相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一定不会在这方面犯错误的.

防止虎头蛇尾半途废

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一旦作出决策,有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只能完善和加强,而不能敷衍了事甚至半途而废.

总之,农村书香家庭建设,不应该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也不是政府的短期政绩,应该是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举措,是应新时代农村教育的需求而绽开的一朵农家奇葩,它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会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