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点赞:4999 浏览:152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在电视上、网络上的新闻我们经常会看到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比如:打架斗殴、杀人、抢劫、吸毒等,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了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存在问题了.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缺乏身体的锻炼.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体育达标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连跳绳都不会,所以他们就不会形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二、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充分保证获得的时间和质量.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往,是培养社会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活动能融洽与同伴的关系,共同完成健康成长的目标.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甚至会得抑郁症,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通过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拔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遵守,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比赛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体会到愉悦感.

5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用身体接触的方法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

6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紧张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在比赛中,虽然竞争是体育活动的核心,但是团队的合作是更好地竞争基础.特别是集体活动项目,更离不开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密切合作.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努力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坚强意志品质迁移道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7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中的合作,使你能够与同步一起分享体育活动中的快乐,共同解决在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彼此间的了解、理解,使你心胸开朗、豁达并学会宽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活动中更为常用.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和速度来消除患者心理的心理导向.

三、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通过体育活动的实践更能提高他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通过各种活动或者比赛,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使自己心中有个明确的认识,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跳绳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

3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体育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正确看待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

四、结论

1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2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3体育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体育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