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点赞:33113 浏览:1553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初中生正处身体发育的阶段,如果人文教育把握不当,就可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遗憾.生物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应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感情变化.在教学过程渗透人文教育,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

【关 键 词】初中生物人文教育苏教版

初中生物教育和文科学科教育一样,也重视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注重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初中生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初中生正处身体发育的阶段,如果人文教育把握不当,就可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遗憾.笔者就这几年的生物教学经历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怎么做人,怎么和其他人、和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总的来说,就是人要与其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生物学科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生物教学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不断地为人们创造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此门学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这种特点也使生物教师的任务更加重要了,更加艰难了.所以,我们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在享受现代生物技术给学生带来巨大好处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回报社会,怎么写作社会.例如,在地球资源日益缺乏的形势下,要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广泛宣传,尽可能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清洁的天空,不要超前消费我们后代所需的物质资源.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依靠科学的方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文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1.利用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初中生物在新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通过把人文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小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教学中,我在课前和家长进行沟通后,把家长为学生设计的一份食谱在课堂上公布.此种教学模式既使学生明确了合理膳食安排的重要性,巩固了文化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家长是如何关爱他们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后,也深深懂得父母的爱,加强了与父母的亲情沟通,也懂得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尊重父母的劳动,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等.


2.联系社会重大话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由于深受现代化信息的影响,学生们思想观念也受到了一定冲击.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例如,在艾滋病日,我们既是教师,也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告诉学生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但是对它也不要产生惧怕的心理,只要我们洁身自好,艾滋病就会远离我们.同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面对艾滋病人我们该如何做?”等.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带领学生参观艾滋病医院,在参观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思,引发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心,从而起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对学生评价中渗透人文教育

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关注教学过程,也应该关注教学所取得的成效.所以,我们在教学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本点主要谈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效果的评价时,主要是从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但在评价时,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对学生评价,而应从多方位,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使评价更具客观性,更公平、公正.例如:可以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这样便于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多元地进行.最后,在对学生评价之后,教师一定要给评价结果有个结论,不管是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还是成效不大的学生,教师都应通过赏识的激励机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采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们可以互为渗透、相互促进,以避免生物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关注人性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培养人文精神,才能实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真正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