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刍议

点赞:26416 浏览:1202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的稳定是相对的、总体的稳定.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理念、客观现实及国家帮助方针、对口支援方针、因地制宜原则、自力更生原则的深刻认同和准确把握,是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的决定性原因.民族经济政策的稳定来自政策的正确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是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关 键 词: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

民族经济政策是民族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经济政策不稳定必然会导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方面的动荡和混乱,只有稳定的民族经济政策才能够持续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经济发展环境,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民族经济政策体系.

一、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民族经济政策一成不变或政策僵化

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民族经济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在一定阶段和政策范围内保持合理的经济政策结构,保持与外部环境大体相适应,完成整体运转正常的调控状态.要把民族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政策变化区别开来.

民族经济政策变化是指政策根本目标发生改变.例如大跃进、时期,党和国家认为国际形势险恶,应该把民族地区作为战略纵深后方,民族地区经济应该为国际阶级斗争怎么写作.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根本目标发生改变,以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之前相当一部分以阶级斗争为目标的民族经济政策被清算,例如“以粮为纲”的民族经济政策.

民族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进行政策微调,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某项民族经济政策终结,但其内容却在另一项新的民族经济政策中体现.例如,1979年国家对边疆县和民族自治县乡镇企业免除工商所得税政策,1985年这一政策取消,但取而代之的是1985年至今对“老、少、边、贫”地区减免所得税的经济政策.二是某项民族经济政策取消,但在此基础上调整的新的民族经济政策出现.例如2000年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实施优惠政策取消,2001年国家对民族贸易实行“新的民贸三项照顾政策”.三是某些民族经济政策制定之初就有时间限制,是对某些民族经济政策的短期力度加强,时限到后自然取消.例如,2000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到2010年该政策自然取消.四是某些政策不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阻碍民族经济政策总目标的实现而被取消.例如国家对12大类162个品种的民族边贸进口商品免税及减税政策在1995年取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政策稳定与政策调整是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后在民族经济政策运行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客观经济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民族经济政策能在变化发展了的情况下卓有成效,就必须进行政策调整,这种民族经济政策调整实质上是为了政策的相对稳定、总体稳定.

二、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制定、实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根本点保持不变,是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首先,领导集体对民族经济政策根本目标的连贯性认知,使得改革开放后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民族经济政策,均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根本目标.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早在拨乱反正之初,就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以后又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民族地区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经济政策理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1999年民族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同志指出,经济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地区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基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上给予重视.正是几代核心领导人把“发展”作为民族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才有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扶贫开发政策、财政照顾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民族经济政策的稳定性.

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其次,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经济政策方针、原则、立足点保持不变.

国家帮助和扶持是民族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虽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改革初期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放在了东部沿海地区,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经济运行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使得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仍旧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国家持续的帮助和扶持.

对口支援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1979年4月,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通过了[1979]第52号文件,提出“组织内地发达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即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宁夏,全国支援西藏”.1987年4月,《关于我国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横向联系,这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民族交往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发达地区应为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是一项历史使命,应当坚持做好.至今,在对口支援这一方针指导下,各种援助性民族经济政策还在不断创新,呈现多方位、多角度支援的特点.因地制宜原则是党和国家在制定具体的民族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地域性、复杂性、滞后性、差异性和国际性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体现.特别强调指出,少数民族政策必须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汉族地区实行的各方面的政策,包括经济政策,不能照搬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要区分哪些能用,哪些修改了才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怎么写作.”后继的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因地制宜原则,强调民族经济政策既要认真吸收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防止盲目照搬、照套,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快慢得当、慎重稳进,凡是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政策,必须重视各个地方和民族的特殊情况,注意听取当地的意见,先试点后推行.

自力更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自力更生体现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其深刻根源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古今中外的历史的证明,自力更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力和原动力.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上一贯遵循自力更生的方针,提出自力更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更需要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民族经济政策的稳定来自政策的正确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是富有成效的,这是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民族经济政策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共有155个,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生产总值完成10382.02亿元,这是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按可比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7.69%,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在5个自治区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增速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16.8%,居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首位.2012年,内蒙古GDP达15988.34亿元,按内蒙古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4319元,折合10189美元.内蒙古人均GDP首次突破万美元大关.此前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中国省级单位只有京津沪三市.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这意味着内蒙古进入“发达状态”.当然,这些年内蒙古地区产值贡献当中的很多产业不属于富民产业,央企在统计数据中占比很大,大的产值没有反映到居民生活水平上,但总体上说,改革开放后稳定的民族经济政策下,以内蒙古为首的各个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民族经济政策的稳定是相对的、总体的稳定.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发展理念、客观现实及方针原则的深刻认同和准确把握,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民族经济政策是联结民族理论和民族地区具体经济实际的相似度检测和桥梁.民族经济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给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富有成效地实现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根本目标,这是民族经济政策长期、稳定存在下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