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点赞:3844 浏览:120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步性特点,在工作中,笔者通过分析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常见的自卑、惰性、逆反等心理问题作初步探究.

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90后高职大学生正处于18~24岁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发育还处在没完全成熟的“心理断乳期”.90后高职大学生接受新兴事物能力比较强,对事物有独特见解.他们常常表现出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渴望独立但依赖性又很强,情感丰富但起伏较大,并且不稳定.根据心理普查结果显示,近30%的90后高职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如何促使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成为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比较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揭示他们在心理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及成因.

1不同类型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1城镇和农村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调查显示,不同生源地的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农村大学生明显低于城镇大学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生长环境有关.农村物质条件相对欠缺,当农村学生来到新学校后,面对新同学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城镇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大多数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由专业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另外,父母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城镇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而农村学生的父母意识相对薄弱,对于子女的关心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其心理健康程度重视不够.

1.2独生和非独生子女90后高职大学生的差异

根据以往国内研究,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弱于非独生子女.研究报告认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素质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因为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为了想获得父母更多关心,往往会争着表现自己以赢得父母好感,这容易使孩子产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而且,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父母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外出打工者比较多,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因而他们易出现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

2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1自卑心理

2.1.1升学理想与现实失衡,对前途定位不清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许多90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但是由于考试失误或志愿没填好等原因,最后进入职业院校.他们对前途感到茫然,对所处环境无奈,成天浑浑噩噩.升学理想与现实的失衡,使得这些学生陷入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怪圈中,对自己以往的闪光点完全忽视,无限放大自身挫折,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1.2因人际交往障碍而产生的自卑心理.90后高职大学生以前从未离家,升入大学以后,如何处理好同舍友、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他们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性格和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朝夕相处又不免会产生矛盾.时间一长,就会因人际交往障碍产生自卑心理.

2.1.3不能正视自身条件和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90后高职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不同,在外貌、身材、特长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不能正视自身条件,盲目同他人对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大众场合一般不会积极发表意见,做事缺乏自信和耐心,情绪波动大,甚至还出现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现象.

2.290后高职大学生的惰性心理

90后高职大学生从小被长辈宠着,学习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没吃过苦,把学习当作是为父母学.对于未来,他们抱无所谓的心态,得过且过,缺乏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心.表面上看这些人过得很轻松,但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会存在内疚、自责、后悔等心理,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问题时只能为难.

2.390后高职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90后高职大学生从小生活一帆风顺,当面对学业不良、情感受挫、应聘无望等挫折时,就经不住考验,会出现出恐惧、消极、忧郁等心理现象,轻则影响正常学习生活,重则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有的还会走上犯罪道路.

综上所述,90后高职大学生由于生长背景的特殊,会存在特殊的心理特点.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好坏判断.在当今社会急速转型的冲击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走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培养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