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

点赞:21325 浏览:958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中,设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求知,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如果说"有效教学"应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有效的课堂设问则是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命脉",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通过对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设问的研究,构建出在教学中便于操作的有效设问四维模型,并实际运用到的生物教学中加以验证.

关 键 词:高中生物;有效设问;四维模型;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99-01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层层深入地顺利展开,从而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优质的设问不论是承接还是开始,其条理都非常清楚,逻辑关系也非常明晰,且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吻合,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和思维所带来的乐趣.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教师对教学问题设计不够关注或是不知如何设置相关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不流畅,教学效果不稳定.设计有效教学问题是否有什么方法或模式?这些有效问题的又是如何设计出来并付诸实施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教学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

要使问题设置有效,我们首先要对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做一个归纳.(1)设置的问题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已学相应生物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关照了班级中不同智力与生物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2)问题的设置能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角度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生物概念和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趣.(3)问题的设置能直接、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对应的思维情境之中,并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进而从整体上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4)设置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既能使学生自省,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适度的发散).(5)设置的问题用语精确,无科学性错误,意思清楚.并能做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多个问题的连环解决.(6)设置的问题提出的先后有序,富含强烈的生物知识逻辑或知识点的转呈关系.

2.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

依据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我们创建了有效设问的四维模型,具体说明如下:

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的,同样有效设问的提出顺序也必须以时间为序.所以我们选取时间为一个维度,使设问按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列在时间轴上展开,而每一个设问由"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定位.所以有效设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对所设问题的"定位"和"展开"."定位"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设问方式"三个维度,而"展开"则应主要考虑该问题在整个教学时间链中的地位和发问时机或顺序.

中学生物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1有效设问的定位:

2.1.1教学目标维度的说明与论证.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必须细分到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才有价值和可操作,否则问题就会失去基本的内容和核心,变得空洞或不着边际,而教学目标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教师的针对具体细分目标的设问.所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定位,综合考虑该设问如何达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确保问题设置有效的前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要包涵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些问题可能只是涉及其中一个维度的某一部分.

对于有效问题的设置,重要的是要具有三维目标的融入意识和积极寻求有机融入的契合点,而不能为追求形式而生硬地表现在所设问题当中.例如:在必修一《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课的课堂教学时,屏幕上出示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组成?

②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帮助学生掌握叶绿体的基本结构,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这个问题的设置就融入了知识和情感教育两个方面.

2.1.2学情分析维度的说明与论证.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检测设.所以我们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有效设问中考虑学情分析维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已学相应生物知识的发展水平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班级中不同智力与生物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尽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所设问题中得到相关信息引起积极思考并组织回答.

例如:在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呼吸作用》教学的课堂引入中,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

①.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②.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

③.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④.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

⑤.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

因此,可以用问题解决问题展开本章的学习.

再例如:在必修一《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课新课导入时,出示白化苗图片并提问:

①为什么白化苗很快就会死亡?

②为什么没有色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和经验作出回答,从实例分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实践证明,只有根植于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才具有生命力.

2.1.3设问层次与方式维度的说明与论证.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由此,我们可以按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的问题.相对于"教学目标维度"强调的具体教学内容的细分和预期设问效果,"设问方式维度"强调的则是通过分层设问来实现细分后的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预期设问效果.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的教育目标分成,结合学习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问题分成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六个层次的问题.

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教师则应在考虑问题的设置层次大前提下,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到经常变换手法,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从而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教学中,在学生做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后,设计问题:

①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②在蔗糖溶液中细胞是吸水了还是失水了?

③用渗透原理如何解释?(层递式)

2.2有效设问的展开,即时间维度的说明.毫无疑问,设问必须依据时间顺序来展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程度的深入也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问题提出的先后秩序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即使是设计非常好的问题,如果提出的时机不合适,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设问.

具体到生物课堂上,为了适应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需要,老师在创设问题时必须按照时间和生物知识的层层深入顺序依次呈阶梯展开,问题有序地提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会思考问题十分有效.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知识分析环节,教师依次演示科学家探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并不断设问,引导学身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做出结论:

探究者实验过程、现象结果设问结论

达尔文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③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④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露尖端,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①弯向光生长;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③胚芽鞘直立生长但不弯曲;④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的一段呢?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3、你怎样解释这一结果?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照,产生某种刺激,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

詹森1910切断胚芽,并以琼块联系效果与完好相同生长素传递下部

拜尔1914芽尖(有生长素)放在断处一侧,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有尖端一侧生长快)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芽尖弯曲生长是由于刺激物分布不均.

温特19281)切下燕麦胚芽鞘,置于琼块上,数小时后将小琼块放在去尖胚芽鞘一侧2)放置空白琼块.①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即有琼块侧生长较快);②胚芽鞘不长不弯.①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②此化学物质能促生长.

总结论:单侧光照使胚芽鞘、顶芽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

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这样,通过有序的问题深入,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既可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又能启发学生不断的从自己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生物教学实践证明,生物教学有效设问四维模型可以迅速地帮助教师寻找到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切入点和行动主线,有效提升设问的内在品质,为生物教师,尤其是年轻的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便于操作和复制的教学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