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16年第一学期主体班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点赞:34454 浏览:1503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同志们:

省委党校(行政学院)2012年第一学期主体班次今天开班了.我代表省委和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向参加学习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广大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省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利召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从我们当前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和今后应对形势任务的挑战看,我认为,突出的是要提高各级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急处置的能力、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高效执行抓落实的能力.下面,我就围绕提高这“五种能力”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思考,既是这次开学典礼的一个学习动员,也是与同志们一起学习共勉.

关于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干部精神状态、责任意识和工作魄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交织,尤其需要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勇于任事、开拓创新.应该看到,在吉林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比如,我们既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又要摆脱依赖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有工业化模式,走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广泛吸纳劳动力优势,为社会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既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避免因土地征占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再比如,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问题,都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问题,是对各级干部的新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唯有坚持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创新,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今年是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前小平同志就曾告诫我们,“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我们党也正是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开拓创新精神,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奋力攻坚克难前行,才使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劈波斩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更需要同志所强调的那样一股子“气”和“劲”.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了这种精神和能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工作就能不断创新发展;反之,就会错失机遇、贻误事业.我们的每一名干部,都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责任,时时处处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敢于正视矛盾、善于解决难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关于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喻为血肉,视若种子与土地.我们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怎么写作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生命工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交融的特殊时期,群众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日益明显,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与群众的要求相比,有的干部群众工作方法仍过于简单,还习惯于指挥式、命令式;有的不愿见群众甚至怕见群众,担心群众难缠、问题难解;有的打官腔应付群众、找托辞糊弄群众;有的对解决群众的问题主动性不够,把应尽的职责当成了对群众的“恩赐”.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感情,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同志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自觉行动.我们不管做任何工作,出发点都要为群众着想,都要立足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进行无缝对接,多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多到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古人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实践也证明,干部对群众动真情,群众就会为真情所感动,就会跟你说心里话,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拥护、支持,许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下基层要真诚倾听民意、真心解决问题,在办实事上多下功夫,在解难题上多想办法.当年苏区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现在我们拥有的实力、掌握的资源、运用的科技手段是那个时候没法比的,我们更应该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多的招法和路子,办更多的实事和好事.去年以来,省委在全省深入开展“三帮扶”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创新载体,是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继续开展好,经常深入群众,主动亲近群众,切实解决问题,在联系群众中怎么写作群众,在怎么写作群众中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在联系怎么写作群众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关于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攻坚力度的加大和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加深,因利益调整、观念碰撞、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对各级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网络通信技术的普遍运用,等于在公众面前放置了一个“麦克风”,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和传播信息的渠道.这也使原本简单的偶然个案有了演化成为连锁事件的可能,原本区域性的事件可以轻松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造成极大影响.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局面,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的严峻考验.如果处理好了,就能迅速平息事态,还能借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反之,处置不当、应对失策,就可能火上浇油,使局面越加复杂,小事件造成大影响.现在有一种用物理学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叫“社会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将件与自然界燃烧现象相类比,认为件的形成和爆发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就是“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燃烧物质”是指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助燃剂”是指社会心理和舆情民意,“点火温度”就是突发事件.这其中,突发事件是“导火索”.由此可见,突发事件是引发件的重要诱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应对处置.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认为,关键要处理好“三个环节”,即反应迅速、坚决果断、妥善处置.所谓“反应迅速”,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这个时候及时就意味着主动.所谓“坚决果断”,就是要尽快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扩大.要审时度势,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直接对抗.所谓“妥善处置”,就是要理顺情绪,依法依规处理,彻底平息事态,避免产生新的突发事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特别要重视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传统观点在处置突发事件上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但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的“黄金24小时”法则已经渐显无力.在新媒体时代,应急处置的速度就是新闻,就是影响力,就是舆论引导力.如果不能迅速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就会引起各种猜测,导致谣言四起.针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这个提法充分考虑了事件发生后需要理清事实真相、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所用的时间,是综合许多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实践的经验总结.对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各级干部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和运用.

在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16年第一学期主体班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省委党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于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受众的爆炸式增长,新媒体的浪潮席卷而来,它以其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迅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场,并逐步取代了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成为引领舆论导向的“生力军”.应该说,新媒体的兴起,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接受信息、评论时事、发表意见搭建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掌握舆情、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提供了渠道和手段.现在,许多省市设立了网络行政平台,作为网友网络问政的渠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舆论引导格局,它使传统的信息单一传输方向变成了多点传输、互动交流,使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社会公众的话语权有效增大,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多样、多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新媒体的特点了解不够,信息传播方式把握运用不好,就不能正确引导舆论.现在看,一些干部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理解还不深不透,媒介素养不高,舆论引导观念陈旧,对网络舆情常常采取“拖、压、捂、盖”等方式对待,以致于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关键时期.传播学中有一个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检测设叫“沉默的螺旋”,说的是在特定的意见环境中,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强势意见的一方声音越来越强大,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网络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面前,如果我们沉默不语就可能导致谣言满天飞,场面难掌控.如果回应不当,还有可能引发新的舆论热点,招致“板砖”围攻.因此,对待新媒体不是接触不接触、使用不使用的问题,而是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目前,我国网民已经突破5亿,手机用户突破10亿,微博用户超过3亿,网站接近400万个.在《2010中国危机管理年度报告》中选取的72件影响较大的危机舆件中,由网络首发的比例占到67%,网络已经成为危机舆件的主渠道.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努力增强运用新媒体、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使新媒体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怎么写作.

关于提高高效执行抓落实的能力.“为政之道,重在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领导能力的一种实际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不落实、检测落实、难落实、乱落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落实起来“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有的喜欢坐而论道,把工作“放到嘴上、写在纸上”,就是没有“抓在手上”;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认为会议开完了,文件下达了,就是落实了.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风不实不愿抓落实,二是能力不足不会抓落实,三是责任不强不能真落实.抓落实,就是三个字,一个是“抓”,一个是“落”,一个是“实”.所谓“抓”,就是要主动把已经明确的任务紧紧抓在手上,这主要体现为干部的责任心问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所谓“落”,就是要干,迅速把决策部署体现到行动上.“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所谓“实”,就是落地有声,见成效看结果.我们已经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在后头,许多难题还等待着我们去,我们还必须保持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把我们既定的目标任务措施执行好、落实好、实现好.群众评判我们干部的工作,最简单、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我们是不是真抓实干,有没有实际成效.我们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来狠抓落实、善抓落实,以抓落实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造福百姓.

能力从哪里来?很显然,不会像《西游记》中如来佛赐给孙悟空头颈的三根“救命毫毛”那样“插上就能用”.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始终强调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各级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政才书记在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上提出的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志在党校曾经讲过,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对各级干部如何加强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书本的知识系统集中、论述清晰,学习起来简易方便,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不是为面临的问题寻找现成的答案,更不能被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束缚住手脚,而是要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我们现实遇到的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包括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储备,厚积薄发.知识积累越厚实,视野就越开阔,人就更有“层次”.要深入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备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能力,成为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学习贵在坚持、难在深入.要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和应用的速度前所未有,外部环境和执政条件时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唯有加强学习、勤奋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更新的步伐,才能肩负起领导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要主动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干部历练能力、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有很多高级将领,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甚至大字也不识几个,却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并不是学商业、搞企业的人下海经商取得成功,成为著名企业家.他们的能力从哪里来?主要是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经商中学习经商,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历练能力.现在我们的很多年轻干部,出自高校,成长在机关,缺少基层工作的磨砺,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有了知识,如果再加上实践锻炼,就能更好地担当重任.向实践学习,要有不怕吃苦的劲头.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以来,守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经不住挫折,是难以堪当大任的.越是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考验一个人的毅力,锤炼一个人的本领.向实践学习,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的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好的理论素养,有的人讲理论很有一套,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理论单纯来自书本,缺乏社会实践.要把头脑中“死”的理论变成工作中“活”的运用,不经过实践这一关,是难以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的.向实践学习,要勤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多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多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使我们的决策更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更能为基层和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要躬身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雷战、地道战等独特战法,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鞍钢宪法”,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都来自于群众,都是群众智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纷繁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仅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到吉林工作后,省委分工我主管信访工作,这项工作直接面对的就是基层和群众.在与基层和群众打交道过程中,我发现基层和群众中有许多好的办法.比如,双阳的“民调十法”、延吉的“信访写作技巧制”、通化的“N+1”矛盾纠纷化解、白山的群众工作部,等等.这些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群众,是基层和群众的生动创造,在实践中被群众广为接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可见和不可预见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获得破难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拜人民为师,要敬师畏师,在内心深处真正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如果轻视群众,对群众没有真感情,是不会真心向群众学习的,也学不到真本领.拜人民为师,要好问会问,真心实意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发现、善于总结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新创造.只有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接地气”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

要加强党性修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之所以强调“以德为先”,是因为德为“才之帅”,决定着“才之用”.一个品德好的人,即使干不了大事但也干不出坏事;一个品德败坏的人,能力越强,则危害越大.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易经》讲,“不恒其德,无所容”.说的就是人如果不能永远保持品德高尚,就无法立身于世.对官员的道德水平则有着更高的要求,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要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党员干部,一个人的道德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安身立命,更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政干部“德”的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的意见》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从考核任用、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干部品德建设做出安排部署.最近,同志在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省委党校要组织教职员工和学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应该看到,现在我们的干部面临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受到的各种思想观念影响也日益多元,干部面临的思想道德考验异常严峻.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思想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要慎独、慎微、慎初.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生活小节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群众对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评价,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政才书记在省纪委九届八次全会上强调,什么人可以交什么人不可以交,什么饭可以吃什么饭不可以吃,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心里始终要有一盏“红绿灯”.我们要时刻警醒,坚决做到防微杜渐.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干部能力建设的新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各方面任务十分繁重.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安排大家来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培训,体现了组织上对大家成长进步的关怀,也是我们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难得机会.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次机会,集中精力,潜心钻研,认真思考,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学以长才.

最后,祝同志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收获多多!

(责任编辑: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