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状况农业高校体育教育的

点赞:13866 浏览:578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体育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阐明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对农业高校的体育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文献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论文发表情况

科技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某一领域科技论文发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为客观评价学科发展提供依据.高校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研究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可以了解高校体育教育宏观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1.检索策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该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信息较为全面.检索策略为主题检索(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 键 词),时间范围为2000年至2006年初,采用的检索词为:高校体育教育,得到检索结果论文397篇,去除数据库重复收录的4篇,一共获得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393篇.

2.文献分析.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文作者分析.在检中的393篇文献中,以第一作者统计,共有360人.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者非常分散,缺少从事深入研究的专家,写过3篇以上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的只有6人,其中苏静一人写了5篇,史国生和黄爱锋都写了4篇,另有桂源海、屈东华、虞荣娟写了3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者大部分为高校体育教师,他们平时课时量非常多,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而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师资力量与招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各个教师工作量大,另外还要组织各项比赛活动,一天下来,身心疲劳,没有精力从事理论研究.另外从作者的所在机构看,绝大部分作者都是高校教职工,除作者机构不祥的有3人外,其它的作者机构都是高等院校.

论文登载期刊分析.登载了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的期刊有179种,根据期刊类型可划分为高校学报和非高校学报两大类型.在非高校学报中,非体育类期刊有22种,体育类期刊22种,各占一半,但是载文数却不同,非体育类期刊仅有29篇,而体育类期刊有101篇.对于高校学报,由于近期高校合并,有许多非体育名称的院校,也有体育专业,其论文数量统计不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关注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期刊数偏少,而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篇)、《辽宁体育科技》(16篇)、《四川体育科学》(16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3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3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篇)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主题的论文数超过了两位,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与刊物长期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分不开的.

高校体育教育状况农业高校体育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论文发表时间分析.从论文发表时间上,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规模与进展,当然这些数字一定程度上也受数据库收录范围所限,尤其是2005年由于数据库更新的原因,数量偏少.但是从检索命中的文献基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处于发展态势,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

论文内容分析.经过阅读文献目录,关于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393篇论文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综合部分: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研究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划、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这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以及大学生,分别为教育的承担者与接受者.具体论文情况见表4.

分析结果.关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较多,达94篇,它们从宏观角度把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尤其是结合不同的新形势,如加入WTO、市场经济、扩招等新形势,研究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问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也较多,达26篇.还有终身体育的观念,现在也逐渐渗入高校体育教育中,研究论文14篇.

二、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今后发展的方向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继续积极探索高校体育教育的新模式,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由技能型向知识型、学者型方向发展,并推动高校体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1.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反思.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必将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颁布的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这就表明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使其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工作始终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育人是其根本目的.引导人、锻炼人、培养人、发展人,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体育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

2.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就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言,全面贯彻和落实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就是把的精神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应对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发展的规律,为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

3.强调“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了解必备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实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对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求高校体育在进一步提高近期效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所谓高校体育的长远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科学地从事独立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生的效益.充分利用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接受身体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高校体育向生活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体育的后效在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得以延伸.

高校体育教育应树立以终身体育为最高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为基本任务,全面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则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使学生体育锻炼的加强.

4.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在竞争和对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良好品质.高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新审视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工作重心.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等内容,其中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心.事实上,一周两学时的体育课,远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是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因此,必须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由体育教学转向课外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学为课外体育活动怎么写作.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场地器械的安排、体育工作的评价以及组织管理等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运动和健康的需求.

三、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1.针对不同生源,加强教学针对性.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都从事过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身体机能较好,而且目前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水平也较好,这一切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不佳,为了应付高考的文化考试,对体育教育有所忽略,师资不佳,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造成他们体育方面的基本技能不强,动作变形或者不到位.为此,要在教育中加强针对性,根据这一特点制定有别于其它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2.与时俱进,加强教学的创新性.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也不断提高,体育理论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为此,农业高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学的创新性研究,以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不能把体育仅局限于“体力劳动”式的锻炼,而要将此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

3.以迎接教育评估为契机,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教育部开始正式实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此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评估指标中,体育方面占了较多比重.对于农业高校来说,经费都较紧张,而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但体育设施增加不多,体育基础设施不全,难以满足体育教学与师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而要通过评估检查,体育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此,农业高校体育部门要以评估为契机,趁机向学校提出建议,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没有好的教师,不可能培育出好的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尤其是扩招后,体育课程增多,而教师人数有限,为此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每天疲于上课,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与提高.为此,学校要通过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来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协作攻关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密切高校体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而且对于完善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巩固其在现代化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5.注重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教育.高校文化对增进学生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雅文化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所受到的熏陶对他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高校学生来自农村,对于高雅文化接触较少,对体育文化更是了解不多.为此,在平时教育中,要增加体育文化的内容,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积极调动大学生自觉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利用书本、电教、竞赛、讲座和休闲等,科学地拓宽大学生自主和自由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卓有成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不仅能够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多、空间大、活动内容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等特点于一体,而且顺应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高校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竞赛和活动中发挥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