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勿忘开发民智

点赞:22745 浏览:1052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认识西部,解读西部,各方评论颇多,笔者认为人的因素还是第一位的.这其中,开发民智是迫切的课题,笔者愿意从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劳模现象”谈起.

劳模主要指工农业战线成绩突出的人物,和“战斗英雄”配享同一级待遇.这一称号在1949年以前的根据地就有,比如延安的吴满有.新中国成立后,劳模成为更加引人注目的群体.

劳模各地都有,但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他们人数多,地位高,登上政治舞台早,在位时间久,有的从根据地一直贯穿到解放后整个历史时期.笔者所在的山西省,劳模尤其多,如合作化时期的李顺达、申纪兰,学大寨时期的陈永贵、郭凤莲,我的晋南老家出过植棉模范吴吉昌,还有武侯梨、曲耀离等,甚至还可以包括“革命接班人”青年干部周明山.细化到行业的则更多,比如模范挡纱工解悦,模范民兵许金金等.“”中,西北国棉一厂工人吴桂贤、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都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至于申纪兰,迄今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劳模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然而,一些劳模也有以下特点: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或者索性不识字;没有专业背景;由劳模身份进入各级党政权力机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历次政治运动、政务活动中常有他们的身影,在“”中,更成为“学习最高指示,宣传最高指示,捍卫最高指示”的模范.有的还狂热地投入批判斗争,像山西的陈永贵、王传河还深陷派系参与武斗.


一些劳模的命运浮沉,发人深思.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独立思考,也缺乏认识社会的水平;在专业领域,有的也并不具备领袖的资格;在公共领域,面对社会问题,他们尤其没有发言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如今西部地区的好些地方,依然在复制着这种“劳模治国”的思路.

改革开放初期,陈永贵由于思想不通,公开或私下曾多次向进言,阻止出山.这个态度,说明了他对改革开放的不满和抗拒,从这时起,大寨已失去了引领中国农村走进新时代的先进意义.按说时代造就典型,西部的广阔天地,并非没有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的新典型,但当时一些领导人依然把希望寄托在“老典型”身上,陈永贵之后,选择了郭凤莲.各级政府出手援助,大寨的民营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尽管还有些国家怀抱里吃奶的意思.西沟的情况和大寨类似.其实西部未必没有自己的“华西村”,没有自己的“义乌市场”,站立潮头引领新一轮经济腾飞的作用也远远超过“老典型”,可是“新典型”的作用就是无法充分发挥.

西部开发,勿忘开发民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部开发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008年我在新疆考察农村户用沼气,当地给我推荐了吉木萨尔地区的亚合甫老人.老人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是村长,带头组织过互助组、合作社.而吉木萨尔一带最知名的典型,是骑着毛驴进京去见的库尔班・,吐鲁木老人――骑毛驴当然到不了北京,骑到哈密就上了火车,但经宣传报道,库尔班・,吐鲁木成了典型人物,一时大江南北家喻户晓.亚合甫他们一直非常崇敬库尔班大叔,几十年时间里,在村里工作样样带头.他的沼气池号称“新疆第一池”,不少领导参观过.池型是多年的老池型了,池盖上压着一个石头磙子,用来控制气压.其实池子也曾出过事,气压失控池子爆炸,一炮把石磙子轰上空中,掉下来院子砸出一个坑,幸亏当时家里没人.看着面前饱经沧桑的老人和池子,我深深感到,老人已无力承担引领发展、参政议政的使命了.不过由于领导们习惯沿袭旧思路,他也只好勉为其难.不久前我到过甘肃定西的大坪村,“”前,大坪是甘肃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村里的女劳模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寨式英雄”.“”后大寨风光不再,女劳模嫁了一个县里干部,搬到县城居住,从此无声无息.在大坪的村史展览室参观,我看到陈永贵和女劳模站在高坡指点江山的合影,还有大坪当年学大寨修梯田的壮举.当地干部看到大寨复活,对女劳模锁在深山备感惋惜,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寨在“”中的负面作用有目共睹;“”后再次崛起,世人议论纷纷,多有微词.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样本,实在不值得那么留恋.

劳模现象告诉我们一个隐忧: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还是习惯于把管理社会看作是“牧民”、“治民”,他们喜欢顺从听话的“紧跟派”;喜欢让歌功颂德的代表占领政治舞台,以免听到刺耳的音符――这和建立现代公民社会的目标大相径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应是对话、监督的关系,当代表不应是谁的恩赐,当上了就要心系群众,而不是只懂得恭维.那些号称自己从不投反对票,只投赞成票的代表,自觉解除自己的批评监督责任,令人不可思议.任由这些不作为的代表、委员尸位素餐,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的功能必然大打折扣.当然,这其中一个关键环节,还是选人的眼光.什么样的人应该重用?是木讷老实言听计从,还是卓见敢言面折廷争,这涉及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当然不是一日之功.何况这其中还常常不免遇上“你到底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腔调,遇上部分官员“和政府作对就是恶”的施政思路.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用对人、用好人仍任重道远.

从辛亥革命推翻皇权到现在,中国人建设公民社会的努力也有将近100年了.辛亥革命创建共和,臣民人格开始受到质疑批判,出现了初步的公民行为.嗣后,公民意识的传播、构建,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其中几经曲折.公民权力理念的核心,是“国民为母,政府为子”,政府依靠民众监督施政,公民有权约束政府行为,防止权力滥用.但几千年的封建积习,让民众习惯于自觉服从,为臣为奴的习性短时期内得不到清除,距离合格公民的目标还很遥远.西部政治舞台上,劳模这个人群的反复活跃,值得深长思之.

当年中国落后,就有论者以“国民程度低下”为由,提倡“开明专制”;今日西部开发箭在弦上,也会有人以西部经济落后为由,拒绝培育公民社会的种种努力.其实,政治体制建设和公民意识增强,应该是互动的关系,至少在今天,公民意识淡薄的局面,已亟待改造.东部地区腾飞有许多经验教训在前,经济发展,公民社会建设滞后,导致腐败蔓延,公权滥用决策失误,民众束手无策、无力监督,西部发展应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跤.

西部开发,勿忘开发民智.培育新一代公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