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政治》周刊

点赞:5368 浏览:19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人民日报的《政治》周刊自1999年1月6日创刊以来,以宣传报道“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政治”为己任,由此形成了周刊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周刊这三个阶段的横向比较,探析了人民日报在各阶段进行法制宣传方面的特点、不足、趋势等.

【关 键 词 】《政治》周刊 新闻 法治 宣传

一、《政治》周刊诞生的社会背景

1997年9月,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要求,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将“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法治国家”,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和“法治”庄严地载入党的纲领文件.“法制”与“法治”虽然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在治理国家的思路和方式上有了重大突破和根本改变,由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法律转变.”①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治国方略,人民日报编委会从1998年10月份开始,就开辟了法制专版,并进而着手筹备周刊.

二、《政治》周刊的发展历程

(1)三次改版

1998年10月,为了加强和法制建设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创办了“法制专版”.

1999年1月6日,《和法制》周刊正式创刊.《和法制》改为周刊,不是单纯的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

2005年1月5日,周刊改名为《法制》,改名后周刊增加了、监督的分量.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精神,从2008年起,人民日报将《法制》周刊与周五的《议政建言》周刊组合为《政治》周刊.

人民日报《政治》周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周刊的栏目与版面变化

创刊之初,周刊是由周刊头版、立法与执法、法律与生活、与监督4个版块组成,设有“法制述评”、“立法聚焦”、“法治论苑”、“代表影集”、“执法者风采”、“法制纵横”、“监督广角”、“评说”等栏目.

此后,4版块具体栏目有了一些新变化,如2000年周刊开辟了“本周关注”、“法眼观察”栏目,2001年新设“法制现场短新闻”、“法制备忘录”、“法制焦点”、“法律长镜头”、“新法专递”、“权威说法”和“热点与对话”专版等栏目,2002年开辟了“走近人大代表”专栏,2003年新推出“一周法评”和“新案评点”栏目.

2005年,周刊改名为《法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重点策划,紧扣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重塑“头条工程”,不拘一格选头条,使之兼具建设性与新闻性,力推独家报道,让法制新闻更加贴近百姓,调整报道重点,增加、监督分量,改进周刊风格,向大气、精致、亦庄亦谐的版式稳步迈进等.2007年《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新法出台,周刊均给予了关注.

(3)周刊的内容变化

在第一阶段,周刊主要致力于介绍我国立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例如,强化人大宣传、聚焦立法和监督、法制热点、披露大案要案、讲述百姓故事、提供法律怎么写作等,并努力使周刊的内容进一步贴近读者.

在第二阶段,周刊力求通过“三强”来增加监督分量: (一)新闻性强:周刊力求在第一现场报道重要新闻.(二)权威性强:“人大说法”、“公证视窗”、“省部长谈依法行政”等栏目连续推出,这样,和法制领域的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有周刊的声音.(三)贴近性强:例如,个税法修订、农民工维权、职工休息权等读者关心的一个个热点都是周刊关注的焦点.

在第三阶段,新周刊以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政治为己任,如2009年“独家”栏目推出“地方新政”系列报道,解读中国地方、基层发展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气象,怎么写作改革发展大局.

(4)周刊风格的变化

在第一阶段,周刊对风格的定位是“更有广度、更有深度,还要更加生动活泼,为读者喜闻乐见”.


在第二阶段,周刊要求所报道的新闻“兼具建设性与新闻性”并且更加贴近百姓.

在第三阶段,周刊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要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新闻.

综述所述,周刊要求所报道的新闻越来越具有可读性,越来越贴近百姓,以便更好地满足宣制的任务.

三、《政治》周刊的价值

党报的宣传价值是以党报的传播方式是否为读者喜爱以及传播效果有多大为前提的,法制新闻的传播价值,也是通过受众的阅读、接受、运用来实现的.《政治》周刊经过三次大的调整以后,无论是内容还是办报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这也是“党报在激烈竞争中通过新闻改革,参与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②当前,党报仍要加大新闻改革的力度,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报道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③尽量做到新闻内容新鲜实在,报道形式生动活泼.《政治》周刊在此方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注意可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民日报读者对象主要是党政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观念、视野情操、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生活的一个较高层面,并且对群众有辐射、导向作用”.④因此作为人民日报办的周刊,必须从这个特定的读者群着眼,既要坚持以高格调、高品位取胜,又要做到雅俗共赏,既要防止随俗流俗,又要防止曲高和寡.

四、《政治》周刊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有成绩,同时也必有不足,有优势,同时也必有困难,看长处,同时也就有短处.”⑤所以,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作为新闻媒体来说,负面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有力手段之一.那么,周刊负面报道的刊载现状又如何呢见下表:

(以2007年发行的报纸为总体调查对象,采取“隔五抽一”的方法从1月5日开始选取了其中的61份报纸为实际的统计对象)⑥

如今,负面报道被人民群众所关注.从宣传效果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味的报喜不报忧,容易使读者产生不客观感而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政治》周刊要更好地促进中国政治的进程,还需适当增加负面报道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