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阅读瓶颈提升政治素养

点赞:2980 浏览:72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考命题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探讨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高三学生在考前复习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水平.

关 键 词 :阅读方法;政治素养;阅读法

近年来,江苏高考政治对学生能力要求又有所提高,《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四点,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基础.随着高考命题水平的逐步提高,其材料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对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在高三考前复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笔者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众所周知,高三考前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归教材、查漏补缺,而此时,政治教材是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同时政治教材具有整体理论性、抽象思辨性以及意识形态倾向较强的特征,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将会是知识和能力的“双赢”.

一、提纲式阅读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每个单元、每课和每框都有标题,抓住了标题也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各个标题“串联”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标题提纲为:

1.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

2.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从中可以概括出本单元是从文化对“社会”和“人”两个方面来阐述“文化的作用”的.在复习时,把各个标题“串联”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形成完整的印象,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掌握其内在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二、语文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通读,要求先找出知识点,理清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段落进行归纳

总结.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把握概念

许多名词概念看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准确并且全面地理解.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可以理解成:①主干成分为“规律是联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规律”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②修饰词为“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像主观臆造的、现象的、偶然的、多变的联系就不是规律,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规律”这个概念的内涵了.

2.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课本在知识的描述上,有时会从几个层面或从几个角度去讲解.这时我们应该逐层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如,我们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呢?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回到教材进行分层,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①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要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②实践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认识能力.这样,通过阅读就掌握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

3.概括段意――培养概括能力

我们的政治教材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句子组成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一般,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也会有整段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段意的情况,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大意概括出来.例如,《经济生活》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概括段意”的方法,就能得出“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个问题.

突破阅读瓶颈提升政治素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学科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比较归纳阅读法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目的难度不太大,但唯有对课本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才不容易做错.例如,政治生活中的“人大”与“全国人大”的性质表述、“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职权、“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对政府权力进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等内容是很容易混淆的,对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适当训练,将会事半功倍.

同时,还可以对相似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比如,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幸福观?”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版块分析,从唯物论看,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从认识论看,是因为认识不仅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从历史唯物主义看,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有所不同.再比如,《文化生活》教材中有三处涉及“教育”:一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二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这样的归纳整理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更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可见,教材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同时高考题目的答案也源自于教材.学生的教材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学生的高考,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是很有利的.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政治教材的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政治教材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教材知识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政治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