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革命:存在未必是合理的

点赞:4284 浏览:133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案例五:用生态模式设计组织

VISA的“混序”理念告诉我们,在信息和知识爆炸式成长,一切都在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为什么我们的组织和管理理念,不能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量组织失败的时代.全球各种类型的组织,无论是政治组织、企业组织还是社会组织,在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都发现自己的事务越来越难以管理,个人与组织的冲突和疏离正日益严重.

如何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组织是当今几乎所有领导者面对的挑战.

迪伊霍克――从一个生长于小镇、性格内向的孩子到VISA组织的创始人,融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哲学思考,描述了一种新的组织文化――混序.

几乎无人知道维萨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组织.它的营业额是沃尔玛的十倍,保守一点讲,其市场价值是通用电器的两倍多.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组织怎么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隐形的一个商业机构维萨相对隐形的原因与其成功的原因是同等重要的.

建立全球联合体.维萨公司(VISA)由于其成功的组织创新而成为世界第一家“虚拟”企业.当维萨银行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美国成立联合体时,它就希望成为一家在全球处处皆见的品牌公司.那时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建立一种组织形式能协同基层组织、标准和品牌建设,使银行更好的为客户怎么写作.如今,维萨公司的网络中又有超过2.1万亿美元的交易额,这占了全球信用卡交易总额的60%.

在迪伊霍克看来,混序组织是一种全新的、与人类心灵与自然相合的“漂亮的组织”.混序组织是合作与竞争相互交融的组织,所有组织成员都能以独特、自主的方式自由竞争,一旦与整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就能自觉放弃自身利益并进行协作.

健全的组织必须是开放的,是居于“混沌”和“有序”之间的混序组织.否则,它将会按熵增原理逐步衰退为稳定状态,成为“死”结构.混序组织的中心思想所阐扬的人际关系,会让人由衷地为其中的希望、愿景、价值、意义与自由而共同致力追求.这样的组织将诱发与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它们才会有不断进取的活力.所以,霍克主张创设创新而务实的混序组织,催化大规模的组织变革,使竞争合作融而为一,以解决重要的社会.


我们面临着各种不断增多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的DNA是以机器时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例如,“所有系统必须由某一个人控制”,只有受到一位强势领袖人物的“推动”,变化才可能发生.但众所周知,在健康的生命系统中,控制是分布式的,变化是动态的.而我们就是太习惯于“必须由某人控制”这一思维定势,所以无法想象其它真正的选择.迪伊的天才就在于他恰恰想到了这一点,然后构建了一种清晰的哲学并有着把这种哲学引入生活的操作设计能力.

迪伊霍克提出了“混沌-有序”型组织要取得成功,需要的几个实践性要素:

范例.至少要有十多家与VISA公司以及互联网相类似的、特别成功的又正处于演变之中的“混沌-有序”型组织组织的范例.必须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中都出现这种组织,遍布诸如教育、政府、社会怎么写作、商业、环境等不同领域,以便让所有人都认为这种理念是可以普遍应用的.而且这批组织必须超越现行所有组织的边界,将处于不同领域的人们和团体联结在一起.(这也是迪伊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存的组织思想的具体表述.)

模型.需要创造一个此类“混沌-有序”型组织的四维物理模型,这样就有了可感知的东西以供检验,并与现有的组织形态互相比较.迪伊所说的第四维,指的是精神和的维度(是文化吗).这一维在现有的企业组织中,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略了.

智力基础.范例必须有完善的智力基础作为支撑.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是同一件事),科学是21世纪的宗教,学术机构就是它的教堂.“混沌-有序”型组织在经济、科学、政治、历史、神学、技术、哲学等所有领域的理性依据必须加入记录和综合.当然,广泛传播与普遍理解“混沌-有序”型组织所必需的各种话语体系、甚至隐喻都还有待发展.

组织革命:存在未必是合理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组织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组织.“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全面的组织失败的时代”.必须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连接一个由人们所共享的理论学习和经验学习所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以及联合关心组织失败,并承诺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尽一份力的各个阶层的个人与任何类别的团化.这个组织必须遵循所信奉的原则进行自组织,同时使自身成为“混沌-有序”型组织的一个成功范例.

迪伊霍克将他的这四个条件告诉了一个美国的基金会,那个基金会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基金会同意无条件地补偿他各种费用,如果迪伊愿意投入时间继续做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实践.而迪伊已经年近70岁了,他并不打算再去成就一番什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