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育理的哲学基础

点赞:28307 浏览:1316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经验证伪原则

受实证主义的影响,科学界将经验证实原则奉为经典.而波普尔从科学的迅猛发展中得到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启示,提出了“经验证伪原则”,它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经验的归纳来证明某种理论,经验的确证只是暂时说明了某种理论与经验的一致.相反,经验也可以证伪一种理论,任何理论都逃脱不了被证伪的厄运.猜测——证伪——再猜测——再证伪等这就是科学逼近真理的道路.在波普尔的基础上,库权威性和拉上学托斯又发展了这种思想.总体来说,他们动摇了人们对知识可靠性的迷信,人们不再把已有的知识看成是永远灵验的金钥匙,这对当今的建构主义有着很大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说”也同样对建构主义有很大的启示,他认为说话者在根据一定的规则,用语词做各种游戏时,拼词只是工具,它们本身并没有意思,它的意义是我们按照自己的使用目的而赋予它们的.另外,维特根斯坦还提出了“家族相似”的概念,认为事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但不存在绝对的普遍规律,每种事物都是独特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提出,没有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只要我们的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就算达到了目的.同时,他们还极力主张具体,反对抽象和概括,这都与这种思想有关的.

建构主义教育理的哲学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由内部动因促使其发展的,所以,儿童是主动的活动者,生活经验只对其发展的速度起着加快或减慢的作用.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共存发展的,并且二者相互包含.皮亚杰还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必须依赖原先已经形成的图式,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都称之为图式.智力就是适应,适应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他用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智力发展与同化、顺应的关系,正是在有机体作用于环境(同化作用)和环境作用于有机体(顺应作用)的条件下,二者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往复中,智力才由低到高,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最后,皮亚杰认为,主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他批判了传统的经验论忽视认识的主体能动性的错误,指出认识在本质上是主动的,从而突出和强调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强调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外,内在的智力动作也能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另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材料本身的影响(逻辑意义),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积极学习的心向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能与原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的材料称为有逻辑意义的材料.逻辑意义、积极心向和原有认知结构使材料具有了潜在意义,而具有潜在意义的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会发生作用,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才使新知识具有了心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