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观察

点赞:5468 浏览:18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09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上,西医主要以稳定血压及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时,有其独到的方法,其中,利用肠黏膜丰富的血供和特殊的机构进行中药灌肠,疗效明显.2008~2010年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3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98例患者,所选患者诊断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入选患者中,男47例,女51例,年龄26~64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未做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于低优质蛋白饮食、降压、纠正贫血、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金水宝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方药组成:大黄30g,附子10g,大青叶30g,蒲公英30g,生龙牡各30g,丹参30g.将方药浓煎取汁250ml,保留灌肠,嘱患者尽量保留30~60分,每日1次.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灌肠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显著;②有效:治疗后肌酐或尿素氮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未降或升高,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结 果

治疗组49例患者,显效26例(53.1%),有效18例(36.7%),无效5例(10.2%),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显效8例(16.7%),有效13例(27.1%),无效28例(58.3%),总有效率为43.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


讨 论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肾衰竭期的非透析治疗中,减少代谢废物的产生,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至关重要,废物代谢的减少和毒素的加速排出可以延缓肾衰竭的进展,提高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质量.当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泄量明显减少,此时,通过肠道排泄废物成为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肾功能下降后毒素的排泄肠道多余尿液,其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可考虑充分利用结肠黏膜作为半透膜的特性,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目的.目前,运用大黄为主的中药制剂进行口服及灌肠治疗肾衰竭的疗效已为大家所公认[2].大黄具有清热活血、泻下化浊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大黄具有降低血中毒素、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作用;蒲公英、丹参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整阴阳等作用,可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残存肾单位,缓解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从而延缓肾衰的病情进展.

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电解质水平变化不明显,说明中药制剂保留灌肠确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BUN、SCr、UA水平的作用,该治疗对患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比较,BUN、SCr、UA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口服药物配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优于单纯口服药物.尤其是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更为显著.有报道指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早中期CRF的重要高危因素[3],早期积极治疗,对于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使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能够增加毒素通过肠道的排泄,同时这一方法还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血尿酸水平,在临床治疗优势明显.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费用低,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