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菊隐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戏剧理和导演艺术

点赞:31800 浏览:1451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焦菊隐,原名焦承志,原籍浙江绍兴,1905年12月11日出生于天津.笔名居尹,艺名菊影,后又改作菊隐,遂以菊隐为人所知.1915年入直隶省立第一模范小学.1919年人直隶省立第一中学,不久转入教会汇文中学.1924年被保送入燕京大学欧洲语系.1928年毕业,曾任北平第二中学校长兼北平研究所出版部秘书.1930年任南京戏曲音乐研究院北平分院戏曲研究所附属学校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后易名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第一任校长.193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专攻戏剧,1938年以《今日之中国戏剧》(以及副论文《唐、宋、金的大曲》和《亨利·贝克戏剧中的社会问题》)荣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到广西桂林,1939年1月受聘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文史专修科主任、教授,兼广西大学青年剧社指导教师.1941年11月1日离开桂林,到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在桂林期间,焦菊隐曾任国防艺术社副社长,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在桂林期间,勤奋著述,留下了大量关于抗战戏剧运动和旧剧改革的研究成果,导演过很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话剧作品,是桂林文化城时期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造诣深厚的导演艺术家.

一、桂林文化城时期焦菊隐的戏剧理论

除了在广西大学的日常教学和辅导广西大学青年剧社之外,焦菊隐在广西期间积极致力于桂剧改革的理论探讨,先后在《广西教育研究》发表《艺术教育管窥》,在《救亡日报》发表《旧剧的构成论:利用、改良、创造的全面讨论》,在《建设研究》发表《桂剧之整理与改进》《桂剧演员之幼年教育》,在《扫荡报》上发表了《职业的话剧团》《我们向旧剧界学些什么:演剧纪律之建立》《神话·传说·民间戏剧》《旧时的科班》《旧剧新诂》等论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在戏剧教育、旧剧改革、桂剧改革等方面的见解,有效地策应和配合了“广西戏剧改进会”和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

《旧剧构成论》和《旧剧新诂》,表达的是焦菊隐对旧桂剧和旧剧的认识.很多命题和判断都是在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做出的.如旧剧不属于歌剧,旧剧不是历史剧,旧剧没有地方戏,旧剧技巧来源于傀儡戏,旧剧之构成是“拼写体系”,旧剧不是象征剧,旧剧舞台的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中西戏剧比较研究时的理论感悟.《桂剧之整理与改进》则是对桂剧改革的系列认识.1940年1月,发表在《建设研究》第2卷第5期的《桂剧之整理与改进》是焦菊隐开展桂剧改革研究的总纲.虽然作者申明“深确探讨,尚有待于异日”,但文中对桂剧特性的思考和对桂剧改革的理论规划却已见雏形了.在论文中,焦菊隐分别讨论了“地方剧”“桂剧沿革”以及“整理与改进”的具体方法等内容,观点明确、方法切实,体现了长时间的专题研究和系统思考.在抗日时期,如此成规模的理论研究成果,因为并不多见而更显得珍贵.在《论地方剧》一节里,焦菊隐分析了地方剧的构成和特点.由于中国戏剧只是故事的表演,又大多取材自神话、传说、传奇或通俗小说,拟现的又多是民众的想象或情感,所以旧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由于旧剧舞台动作的程式化,连服装、配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大同小异,因此,可以做一个初步的结论:“中国戏剧,在本质上,没有地方戏;各个地方戏彼此不同之点,仅是他们的说白与歌唱微有不同.”既然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戏,只是因为各地的方言发音、声调表情、以及民性风俗不同,演变成了许多地方调.这样一来,如果充分理解了中国旧剧的一致性,不可分化性,那么各剧种的旧剧改革,都可以用相同的改革策略或方式去推动.这也就是说,每一种旧剧的改革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和示范性.在《桂剧一瞥》中,焦菊隐细致地考证和论述了桂剧的历史沿革,发现无论从剧本看,还是从声腔、表演、服装、脸谱看,桂剧源于湘南.桂剧的剧本并没有地方色彩,桂戏的舞台动作、服装、脸谱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的也是中国旧戏的传统.在《整理与改进》一节里,焦菊隐正面提出对桂剧改革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在他看来,无论是戏剧文学,表演作风,还是戏剧的组织形态,中国戏剧都形成过一些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要在旧剧改革中不失去传统的色彩,固有的神韵,就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去整理和改进.对剧本,要整理旧剧,创作新剧.整理旧桂剧,要从统计下手,搜集剧本,进行分类,分类以后再分别修订和改编.创作新剧时,“可以用现代的故事,旧剧的技巧和形式,向观众介绍时代思想、国家民族思想、科学思想.”对桂剧的演技,需要改得更精细,更符合艺术规律.舞台动作要尽可能保持传统的韵味,也可以借鉴话剧的面部表情和内心表现方法,还可以借用昆曲演技中身段的表现力,或让桂剧的文戏动作更美观.为了加强桂戏剧团的组织协调和舞台演出的整体效果,桂剧改革中要重视具有艺术理论修养的“导演”的职位、职责和作用.此前的桂剧没有导演制度,焦菊隐建议引入导演体制.焦菊隐具体地论述了桂剧要向现代戏剧学校布景、道具、分幕分场、灯光的配备和光色的使用等技术问题,桂剧在音乐方面需要从各地民歌小调、古词古曲的牌令中去学习技巧,以制新谱,成新桂调.把大音量的国际公共乐器跟原有的效果乐器配合使用,来改变旧桂剧配器方面的不足.对演员的培养和训练,也是桂剧改革的重要任务.缺乏基本的演员队伍,没有经过培训的新演员,也很难使改革后的桂剧焕发出新的光彩.《桂剧之整理与改进》是一篇既有理论规划又有具体措施的桂剧改革论文,凝结了焦菊隐多年以来对中西方戏剧的观察和认识,因此,文化视野开阔,分析鞭辟人里,判断独特,见解高迈.论文涉及的方面很多,虽然有些部分处理简略,如演员的培养训练,但论述所及,都能给人以启发.即使是处理得比较简略的内容,他还会在其他论文中做更详细的展开,读者照样可以继续分享焦菊隐更周详的分析.

焦菊隐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戏剧理和导演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桂剧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940年9月,焦菊隐在《扫荡报》发表了《旧时的科班》,1941年4月,焦菊隐在《建设研究》发表《桂剧演员之幼年教育》.把这两组文章结合在一起,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戏剧理论家焦菊隐对戏剧教育的主要看法.焦菊隐对戏剧科班教育做过细致的观察.在他看来,戏剧科班的教育制度存在许多落后的地方,但戏剧科班教育也有值得注意的好传统:严肃、认真、切实、不避繁琐,而且一丝不苟.在新的戏剧教育中,应该考虑既有普通教育的现代特色,又能继承中国戏剧科班教育的传统,把新的教育方法和旧科班教育的习惯,能较好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桂剧演员之幼年教育》实际上是为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戏剧学校设计的一份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法的蓝图.其中包含着焦菊隐1930年在北京创办“中华戏剧学校”时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实际—上在那时,焦菊隐对旧科班拜师祖、按名角排队的旧俗已有改革措施,在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加强现代文化学习方面已经形成过一套成功的做法.因此,如果不是因为国防艺术社的内讧,焦菊隐会为戏剧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当时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国防艺术社社长程思远本想加强国防艺术社的工作,委派焦菊隐出任国防艺术社副社长,协助社长设计规划,并负责编导.但有人抓住焦菊隐命令剧社总干事于东聘社务移交的把柄,制造事端,挑动国防艺术社部分社员的反感,威逼焦菊隐辞职.焦菊隐于1941年11月1日离开桂林去重庆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履职.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戏剧学校就只能由欧阳予倩校长亲力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