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极端冻土值气象影响因子

点赞:8405 浏览:328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利用定陶县气象局旧站址1995―2011年最大冻土和新站2011年最大冻土和平均冻土以及定陶局周边的巨野、成武、菏泽市等2011年冻土资料,分析了鲁西南2011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在定陶局新站的原因,得出影响冻土极端值的气象因素.

关 键 词 冻土深度;气象因子;影响;山东定陶

中图分类号 P4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87-01

定陶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菏泽市中部,地处淮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节性气候,为黄河冲积型平原.全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定陶土壤属于潮土土类,下分2个亚类,2个土属,111个土种[1].一是潮土亚类,潮土土属,包括69个土种;二是盐化潮土亚类,盐化潮土属,以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松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5种.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定陶县气象局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中观测设备及会商系统已经实现自动化代替人工的转变,电报传输实现由报报房转发到宽带、3G网络直接传输的转变,区域自动站覆盖全县11个乡镇.台站环境优美,设施健全,24 h值守班,观测资料参加国际气象资料交换[2-3].

1气候对冻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各地的平均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趋向变浅,也使得鲁西南20年的天气发生了变化.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温度降到0 ℃形成的结冰现象,根据埋入气象观测场中的冻土器内水柱冻结的部位和长度,可探测出冻结层次的上限和下限.冻土对气候的变化具有敏感性,气温、降水、寒冷日数等对冻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冬季的最大冻土与建筑、交通等行业关系密切,了解一定的冻土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6].


定陶县气象局新站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动,虽然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和周边站差异不大,但最大冻土深度和平均深度均比周边站大得多,比过去30年历史极值还要大.笔者通过对定陶局县气象新站和周边站冻土资料的分析,探讨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历史极值的原因,旨在为定陶以后的农业生产、建筑等提供帮助.

2资料来源与分析

利用定陶县气象局旧站1995―2011年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出现日温度、当月平均温度,定陶县气象局新站2011年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日温度、当月平均温度,巨野站、成武站、菏泽市气象台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出现日温度、当月平均温度.

2.1冻土资料对比分析

通过对定陶局旧站1995―2011年冻土资料分析可知,定陶局同站址过去17年中,最大冻土深度23 cm,出现在2003年,比2011年大2 cm,当月平均温度-0.8 ℃,当日温度是-14.7 ℃,比历史同期值低0.3 ℃.年最大冻土深度都是出现在1月,与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是吻合的(表1).

2.2定陶局2011年1月新旧站冻土等气象资料对比

由表2可知,2011年1月持续低温,新站比旧站月平均温度低0.4 ℃,月地面最低温度低1.7,月平均5 cm地面温度到月平均20 cm地面温度普遍都偏低,最大冻土深度新站比旧站大10 cm,月平均冻土深度大8 cm.定陶新站土壤性质偏砂性,而旧站土壤性质偏壤性.

2.3巨野站与定陶站(新站)冻土等气象资料对比

定陶周边站巨野站是2008年新迁站,周围观测环境较开阔,符合《气象法》等要求.由表2可知,巨野比定陶月平均温度低0.5 ℃,巨野的月平均5 cm地面温度到月平均20 cm地面温度都低于定陶站,最大冻土深度巨野站比定陶站小(下转第290页)

定陶县极端冻土值气象影响因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冻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上接第287页)

5 cm,1月的平均冻土深度巨野站比定陶站小2 cm.另外,通过与定陶相邻的成武和菏泽1月冻土等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定陶最大冻土深度比成武大13 cm,比菏泽大10 cm.1月的平均冻土深度定陶比成武大10 cm,比菏泽大7 cm.

3结语

1月是气温和地面温度最低的月份,也是0~20 cm地温的最冷月,而最大冻土深度一般也是出现在1月,说明温度对冻土深度的形成影响最大;在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土壤性质直接影响冻土深度的形成;冻土气象资料对建筑、农田水利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 杨晓,赵全升.县域土地利用影子规划初探――以山东省定陶县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91-194.

[2] 许正福,郭守生,贺连柄.同德地区50年来冬季冻土层的变化及气候影响[J].青海草业,2010,19(1):25-27.

[3] 汪青春,李林,秦宁生,等.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青海气象,2005(1):20-25.

[4] 郝振纯,张晓鹏,张磊磊,等.气候变暖下黄河源区冻土变化的数值模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3):100-104.

[5] 李春杰,王根绪,胡宏昌,等.多年冻土区生态水文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09(10):28-33.

[6] 程志刚,刘晓东.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80-8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