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21091 浏览:951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筑结构是一门集试验、计算、构造、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就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 键 词: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0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相关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以《建筑结构》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1课程介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通过介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以及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等.本课程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大部分组成.教材20多个章节,100多个计算公式和大量的试验实践,涵盖内容多,涉及广,实践性强.

2教学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开设多年的重点课程,《建筑结构》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课程特点也没得到体现.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教材内容陈旧,缺乏适用性

目前,高职类建筑结构的教材是将本科教材中三大结构简单的叠加.课程内容体系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侧重设计与计算,不符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施工一线培养人才的宗旨.再者,教材内容较陈旧,建筑行业中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未得到体现,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造成一定影响.

2.2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少

高职类院校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整个课程上下来,不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感到枯燥乏味.

2.3课程理论基础高,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

《建筑结构》需要以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和建筑力学等课程为支撑,其中建筑力学与本门课程联系极为紧密.力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而高职类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在学习力学时就存在较大困难,面对本课程中建立力学模型、受力分析更是无从下手.由此,很多学生心理上产生畏学情绪.

2.4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重视不够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学生由于对建筑专业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以后主要是施工、监理等管理方向的工作,而建筑结构是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所必须.因此,学与不学没有太大关系,平时上课总是无所谓的态度,总指望考前突击,缺乏学习的动力.

3教学探索

针对《建筑结构》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为以下几点.

3.1上好绪论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更应该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树立正确思想,即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凡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关的结构知识和技能,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再者,通过绪论课唤起学生求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教育的支点.只有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其注意力,促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笔者建议在绪论课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建筑实例出发,介绍相关的结构知识,明确学什么;还可以通过讲解工程事故实例,让学生了解学习建筑结构的重要意义,明确为什么学.

3.2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

优化课程内容要以“怎么写作施工”为宗旨,体现“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选择适用高职类学生的教材,或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模块教学.比如,介绍受弯构件时,将钢结构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合并一起讲解.通过对比,找出两种材料在受弯状态下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不同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再者,由于先后课程有时间间隔,在授课过程中,具体章节涉及的相关前续课程要做适当回顾,尤其是力学知识.比如讲解框架内力计算中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时,先复习力学中的力矩分配法相关知识,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纯理论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堂采用对比法,任务法、启发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采用PPT、CAI课件和工程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讲授构件承载力计算为例.通过播放构件的承载力试验录像,让学生对构件破坏形式有感官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公式推导和构造要求的理解.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比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施工现场,既能了解具体构件受力钢筋和构造的直径选取、位置布置,还能了解钢筋的搭接长度和绑扎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在钢结构厂房施工现场,不仅可以学习钢结构的连接方式,梁板柱的连接节点的做法等,也可以学习钢结构构件吊装等相关的施工工艺,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本门课程卷面考试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势必造成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再者,单纯的卷面考试也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不出高职教学的“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要做适当改变.笔者建议在考试中加入实践能力的考核,即将卷面成绩和实践实训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实践实训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试验;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具体的构件来检验对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等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通过施工图识读来检验学生的识图能力等.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浅显的分析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特点、提高授课效果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和不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