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教学的题教学意义

点赞:20777 浏览:947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中教材改革,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高中化学中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化学命题.如何有效的整理命题与其之间的关系,论题教学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本文针对论题教学进行基本的阐述,并对其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联系,同时简单的介绍了论题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简单启示,对指引新教材化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化学论题教学高中化学命题论题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一、论题

论题术,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是研究论题与命题关系的学问,论题术最早见于由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所撰写的著作《论题术》中是亚里士多德所撰写的六部最著名逻辑学著作之一,主要使用了三段论方法及它的正确性和归纳推理以及讨论了论辩的艺术、推理的方法其主旨在于“辩证推理、去伪存真”并提出反驳谬误的方法.

在诸多的逻辑学著作中形式逻辑针对使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用限制,它仅能用于哲学分析但却不实用,人们极少在生活和争论中使用形式推理来解决问题.而《论题术》所包含的则正是用于解决这一缺陷的方法.关于论题亚里士多德在《论题篇》中给出了这样一段解释:人们应该尝试掌握其他论证中通常趋于归属的标题,正如几何学习中,学生进行原理上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在算数的学习中对最多到10的乘法表格了如指掌就能很好的对于其他数目的倍数进行辨别一样.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一个定义:所谓论题就是论证双方(回答者和提问者)针对某一个命题进行论证所寻找论点的方式方法以及在知识结构中的存储位置.

化学学科教学的题教学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命题

现代的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有关命题的定义及理论都是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学说,他认为命题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或”判断是对事物或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命题的基本形式是S是(能)P,其中S称为主项,指反映被断定对象的概念;P 是谓项,指反映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是(能)称为联项,是表明主项与谓项联系情况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主项,是为联项,一个物理量是谓项.


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学说是从命题的结构开始,在介绍命题定义之前他首先介绍了命题构成所需要的两个重要概念名词和动词.名词、动词本身不能形成或真实或虚检测的命题,只有把名词和动词联结起来,加以肯定或否定如“滴管取液”、“天平称量”等才能够构成语句并表达思想,而表达真正连接作用的是可以确定或不能确定的肯定或否定词及疑问词也就“是”是或“不是”;“能”或“不能”这些连接词.但只是作为表达而不是作为肯定或否定命题以及疑问命题,只有那些自身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检测的以及表示疑问的句子才能称为命题.任何命题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可以断定的;而是由真检测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之上,形式逻辑和命题也就逐渐完善了.

三、论题和命题的关系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对于“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吗”,“醇属于有机化合物分类吗”以及“醇类物质是在化学中研究的吗”三个命题的反应时间是明显不同的.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其结果可以支持论题网络是分层次组织的检测设.

四、论题式教学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搭建知识基础构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题术理论,任何知识的发展都是无法离开他的基础的,即下位知识和主干知识(论题型知识)应该清晰,仔细的教学,反复强调.同时针对结点知识(关系型的知识)应予以突出和重视.

在论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同时应该注意建立实践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作为理论的模式引导,仅供参考.笔者将基于论题式教学的化学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设立情境→指明主线→突出结点→方法的组合.如在高中化学选修四盐类水解一节中,教学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但是更主要的是要帮主学生沟通整个知识点,发展知识链条.无论学生知识点再牢固,如果不注意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知识仍然是死知识,容易遗忘.如, 溶解、 电离、 电解这些概念学完之后,就要抓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即电解质溶解于水后,才能电离;只有溶液中存在离子,才能进行电解.

另外除了解决通过论题知识和关系知识解决命题问题,创建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情境同样重要,更深化论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我加深从而进一步问题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有关习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论题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利用论题、命题的方式知道优化化学教学虽然还正处于一个较为“新鲜”的阶段,但在化学教学中也可以起到调控化学教学条件,帮助学生调节学习体验、问题解决体验.这样使学生的课堂更加高效高品质的方向进行,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简介:

胡锐,男,黑龙江哈尔滨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廖志刚,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